乐读文学

反惯性思维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反惯性思维

必要时,让头脑拐个弯

书籍名:《反惯性思维》    作者:任白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答案其实就在眼前

很多问题并非找不到答案,而是需要我们从椅子上站起来,将椅子换一个角度,同时自己也换一个方向重新审视问题。一旦能对事物开启多角度研究,头脑中的创新性思维就会开始自动运转。

从美国金门大桥变道的创意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迪。

1937年金门大桥建成后,堵车情况非但没有像预想中那样得到改善,反而堵得更加厉害了。管理部门为此花数千万美元向社会广泛征集解决方案,人们热烈响应,结果,中奖的方案却是出人意料的简单:把大桥中间的隔离护栏变成活动的——根据上下班的人流去向,规定上午向左移一条车道,下午向右移一条车道。堵塞问题迎刃而解。

“树挪死人挪活。”已经建成的大桥显然不能再移动,也无法根据人流量的拥堵重新加宽,更不能拆掉重建。但是换一个角度思考一下:除了大桥主体以外,有哪些部分是可以活动的?显然,人是活的,只要把固定的车道变成活动的车道,人流随着车道的变化移动,拥堵的问题自然轻松解决。

换个角度,换个机会

这就是让头脑拐一个弯的好处。过去的老办法未必能解决新问题,很多时候,总站在一个角度想问题,总是用以前的思维固执地纠结在墙壁前,便容易陷入死胡同。即使机会摆在面前,那些脑袋不会转弯的人也很难抓住。

1974年,美国的自由女神像除旧翻新,清除下来的垃圾堆积如山,以至于政府需要公开招标清理这些堆积成山的垃圾。因为纽约州对垃圾的处理规定十分严厉,弄不好不仅不能挣钱,还可能招致环保部门的投诉,许多运输公司都望而却步。当时正在法国旅行的麦考尔公司董事长闻讯当即赶赴纽约,看过自由女神像下面堆积如山的废铜烂铁后,他立马签字,将这个项目揽了下来。

他的办法是,让人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把水泥块和木头加工成底座;把废铅、废铝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最后,他甚至把从自由女神像身上扫下来的灰尘都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因为这是“自由的一部分”。这位从奥斯维辛集中营走出来的犹太人让这堆垃圾变成了350万美元现金,硬是把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一万倍——实现了28年前他的父亲为他设定的目标。

同样面对一堆垃圾,有的人看到的是数不清的问题和麻烦——既然是垃圾,当然不好处理;但有的人看到的却是巨大的商机——垃圾也要看来自哪里,有什么可加工的元素。这种认识便来源于思维的转换。不得不说,要突破思维的惯性并不容易,这与我们儿时所受的教育有着莫大的关系,正如麦考尔的思考方式一定离不开父亲的启迪。

所以,创造性思考的习惯是需要长时间培养的,越早培养和训练,就能越早受益。

麦考尔的父亲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有一天,父亲问他:“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麦考尔自信地说:“35美分。”父亲说:“对,整个德州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是,作为犹太人的儿子应该说3.5美元。你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的把手看看?”

如果单纯从铜的市价来看,麦考尔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铜价一直在35美分上下浮动,收破烂的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当铜被做成门把手以后,铜就不再是铜了,而是被赋予了新价值的门把手,价格立刻翻了10倍。

一件事物的价值有多高并不由其本身的物价决定,而是由它的附加值所决定。黄金未被做成饰品之前只是一种贵金属,但经过高明的设计师的加工和商人的包装炒作,黄金被做成各种精美的首饰,被赋予了高贵、财富的寓意,价值就完全不同了,因为它有了昂贵的使用意义。

就像美国旅馆业巨头康拉德·希尔顿(KonradN.Hilton)说的:“一块价值5美元的生铁,铸成马蹄铁后价值10.5美元,倘若制成工业上的磁针之类就值3000多美元,而制成手表发条,其价值就是25万美元之多了。”

换个思维,换个卖点

通过转变思维而获得商机,并且一举取得成功的例子数不胜数,有的人甚至起点很低。但他们善于突破思维的局限,改变思考方式,从而逆转了自己所面临的局势。

沈阳有一个破烂大王王洪怀,他的人生梦想非常实在,就是发大财。但以他目前的情况来看,收一个易拉罐才赚几分钱,就算收上十辈子,也不可能变成富翁。有一天,他忽然想到:我如果把易拉罐熔化成金属,也许就能挣大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把一只易拉罐融化成一块指甲大小的银灰色金属。之后,他花了600元请了个专家进行化验,结果,那位专家告诉他,这是一种铝镁合金,价格不菲。王洪怀回去立刻算了一笔账,当时市场上的铝锭价格,每吨在1.4万元至1.8万元之间,卖这种金属材料远比卖废品要多赚六七倍,假如他创办一家金属再生加工厂,一年就能成为百万富翁。

想到这里,王洪怀的眼睛发亮。最后他也确实成功了,为了多多地回收易拉罐,他把每只的价格从几分钱提升到了一角四分。仅在一年内,他的工厂就用空易拉罐炼出了240多吨铝锭。仅用了三年,他就净赚了270多万元,彻底从收破烂的街头小贩变成了拥有上百名员工的企业家。

由此可见,我们的身边从来不缺乏机会,只是缺少一种灵活地、创造性地看待事物的思维。有些事情看着不好做,但只要换一个角度想想,也许就能找到突破点,就可以从僵局中创造出新的机会、新的市场和新的卖点。

有一位成功的夜总会老板在谈到他的经营之道时说:“如果大家都用一样的想法开店,那和无数个不相识的人不约而同地开了一家连锁店有什么区别?那样只会竞争至死。既然你们都出售喧嚣,我为何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出售‘安静’?”

你已经看到了,这位老板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意。他开创了一种叫作“沉默宴会”的活动,每个星期三都会举行一次沉默宴会。来到这里的所有人都不能发出声音,像默片时代的电影一样,人们只能通过书写或肢体语言进行交流。

“不能说话,人们就开始运用动物的本能眉目传情。活动时间一开始,整个店内飞舞的全是情书和纸鹤。你能想象那样的气氛吗?连我自己都觉得浪漫。但活动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会在大家意犹未尽之时喊停。当主持人宣布沉默时间到的时候,场内一片爆发式的欢腾,整个晚宴被推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这位聪明的老板正是从都市人渴望在喧嚣的大都市里寻求一方安静的角度想到了这个创意,从而创造出了新的卖点。他的夜总会极具特色,迅速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换个方向,你就能寻找到突破口

芭比娃娃风靡全球,成为全世界的女孩子都想拥有的玩具。但你知道芭比娃娃的概念当时出自于一家濒临破产的玩具公司吗?

1959年,美泰玩具公司因为经营不善濒临破产,公司创始人露丝·钱德勒为了寻找出路伤透了脑筋,最后她想出了一个创意,要创造一款以她女儿名字命名的成人型娃娃——芭比。这个想法当时遭到了股东们的一片反对,但钱德勒夫人没有退缩。她力排众议,让公司的产品在纽约上市。她的坚持最终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芭比娃娃上市仅一年就卖出了35万个。

如今,芭比娃娃已经57岁了,但芭比热潮却从来没有消退,收藏芭比娃娃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时尚。

据悉,芭比娃娃的设计师高达一百名之多。这些设计师们不断为芭比“整容”,为她设计漂亮的衣服,而且还把一些名人的肖像添加进了芭比的脸谱中。为了保持芭比的公众度,每年都会有12到20个系列被推出。对于不同的消费者,芭比的版本也有所区别,比如大众版、精品版、限量版等,适应人们消费口味的变化。尽管售价很高,但芭比仍然战胜众多竞争者,成为最受女孩子喜欢的一款玩具。到现在,芭比超越了时空,甚至被赋予了某种偶像生命力。

2002年,钱德勒夫人在洛杉矶去世。在第二天,西班牙的埃菲社就发布了一篇报道:“昨天,芭比娃娃成了孤儿。”从诞生的那刻起,芭比娃娃就不再是一种可以任意拆卸的玩具,而是成了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成了大众眼中一个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

由此可见,芭比娃娃的成功就源于一个成功的卖点。这个卖点改变了传统玩具在人们心中的印象,成功取得了自己的文化符号地位。如果没有这个突破性的创意,当年的钱德勒夫人和其他人一样,采取保守的做法,默默地侥幸地等待市场危机自己消失,也许用不了几年,美泰玩具公司便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