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反惯性思维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反惯性思维

思维的自立步骤

书籍名:《反惯性思维》    作者:任白



快速从依赖走向独立

很多人在谈论如何自立的时候,却在坦然地接受父母的援助——这也成了人们生活中的某种惯性。“我要自立!我要自己解决一切!”他们一边喊着,但另一边孩子仍由父母带,饭由父母做,衣服由父母洗。重要的是,当他们遇到问题时,仍然需要父母给自己拿主意,甚至要父母出面摆平。自立仿佛成了一个神圣、正确但又无法执行的目标,所有的自立都在被讨论,而不是有效地行动起来。

这种假独立经常活跃在成人的世界中,尤其是在中国,父母喜欢干涉孩子的生活,成为孩子的大脑,替他们思考和决策事情,有的甚至到了包办一切的程度。那些年满18岁的成人们,他们只是在身份上拿到了自立和投票的权利,但在思维上,他们仍然无法独立。

比如高考填报志愿,很多学生最终填写的并非是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而是那些未来可以赚钱或者找到体面工作的专业。这些孩子大多是在父母、其他亲人、老师、好朋友的说服下改变了主意。对于梦想和面包的选择,他们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轻易地在世俗的经验面前举起了白旗。

依赖的惯性让他们未加抵抗就仓促投降。所以,比起生活的自立,思维的独立显得更难,尽管我们不断地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但仍有许多人摆脱不掉思考依赖与自我决策无力的问题。

你身边肯定有这样的人: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和知识,很少花时间去思考这些东西是否正确;如果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向书本和网络求助,对于别人给出的答案没有判断力,觉得别人说的都很有道理,但真正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他自己仍然束手无策。自立是一个美妙的梦想,如何自立却是永远不会谈及的禁区。

与之相反,另外一种人却慎重很多:他们从不人云亦云,对于别人抛出的观点,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真的,或假的?”从不会立刻随声附和。他们会通过认真的判断和分析去辨别问题,最后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就是自立。他们看问题很深刻,通常有自己的想法,具备强大的创新精神,思维具有普遍的、持久的活力。

经济学教授尼尔·布朗(Neil  Browne)在《学会提问》(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一书中说:

“作为一个富有思想的人,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如何回应,你必须要作出选择。一种方法是不管读到什么还是听到什么都一股脑儿地接受,久而久之即习以为常,你就会把别人的观点当成自己的观点,是他人所是非他人所非。但没人会心甘情愿地沦为他人思想的奴隶。另一种更为积极进取也更令人钦佩的方法,是提一些较有力度的问题,以便对自己所经历的东西到底有多大价值自行作出评判。”

人人都想成为第二种人。有谁不希望自己是积极进取的卓越思考者呢?人们都渴望自己是能够提出独特问题的卓尔不群的人,这是所有人的梦想。但事实上是第一种人居多,生活中到处都是被动接受信息、听从支配的人。一个人的所见所闻决定了他会想到什么,但如何回应并展开思考才是关键。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未必就是真相,是否具备独立思维,就要从区分真假开始。当你懂得质疑时,就走向了思维的自立。

第一步:要有质疑的能力

质疑的能力并不需要任何条件来培养,这是人类的天性。  数百万年的进化史中,如果没有质疑的天性并主动走出森林,改造环境,人类或许早就像恐龙一样消亡了。当你面对一个结论的时候,习惯性地想想:“这是真的吗?”这就是最基本的质疑。在产生了质疑之锚后,你才会想到去捕捉更多的信息,进一步求证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质疑并不是胡乱地猜测与揣摩,而是一种跳出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质疑的过程中,你要想到自己所看到的问题并不是单独和孤立存在的,可能与其他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在表面问题的背后可能有另一种力量起决定性作用。

在实际生活中,你肯定遇到过这种问题:处理一件事情的最后,我们会发现结果并不如当初想得那样简单,甚至会让你有些手足无措,因为事前准备许久的周密计划此时派不上用场了。这其实就是事物背后的隐性联系在发挥作用,也是你做计划时没有想到的。如果接下来你不能发现并分析出这种联系的本质,问题将永远无法得到真正的解决。

第二步:要有重新判断的能力

启动质疑之锚后,最重要的一步是作出独立的基于自身分析的判断。这决定了你的质疑是否具有价值。但这需要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进入问题的内部,看到原生的信息,而不是经过别人加工的。

分析的过程可以通过回答以下六个问题来完成:

①我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②与问题有所牵连的都有哪些方面?

③哪些点是很明显却被忽视了的?

④从A到B的推演步骤是什么?

⑤切入点是否存在问题?

⑥我能得出多少种结论?

第三步:要有自立求真的能力

这六个问题会给我们提供一个初步的判断,但很多人在完成判断之后就没有下文了。他们只是作了判断,仅此而已。没错,眼下可能有了一个模糊的答案,但这个答案并不能让我们满意,或片面或不完全正确。那么,你会接着寻找最接近正确的答案吗?

求真能力的培养,是反惯性思维里面很重要的一课。求真就是寻找。在寻找正确答案的过程中,你会接触到海量和更多元的知识,这些知识能拓宽眼界和思路,令你的思维不再局限于某个方面,而是铺展开来,呈现发散性和多角度性。这会带来两种可能,要么让你眼花缭乱,更加不能判断,取消自立的行动;要么激发求真的欲望,继续后面的工作。

在求真的过程中,权威和经验之谈肯定会跳出来对你加以蛊惑。经验和权威是思维自立的天敌。这时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要轻易缴械,要学会站在常识的反面,辩证地看待问题,最终你可能会得出一个全新的想法。我相信,如果坚持到底,你有80%的概率能走进那个房间——答案就在里面。

远离依赖思维走向自立的几个必要步骤。

1.快速地破除依赖

当依赖行为早已成为习惯,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用最快的速度破除依赖。我们要明确,在工作和生活中,哪一些是习惯性去依赖的,又有哪些事情是自己作决定的。准备一个笔记本,把每一件事情都写在纸上,每天晚上对这些事情进行总结。今天依赖别人做的事情,明天就要试着自己去解决。你要知道,别人替你作出的决定并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

在头脑中输入这个命令:“我一秒钟都不想等了,我要推倒依赖之墙,打开依赖之窗,呼吸外面新鲜的空气。”然后下一秒钟就马上开始行动。

依赖性的惯性思维会把自主意识深深地掩盖起来,所以,首要的就是找回自主意识——当依赖被推倒时,自立的嫩苗就破土而出了。在工作和生活中,你只能把别人的意见当成一种辅助手段,不能随意地附和,不合适的建议就要果断弃之不用,但要把舍弃的理由告诉别人。这样时间久了,你就完全有能力自己做主。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2.树立独立做事的信心

你要做的就是消除从小养成的坏习惯,也就是抹掉未成年时期的不良印痕——所有的事情都不能由自己做主。青少年时期因为心理不成熟,做事缺乏经验,亲朋好友对你的不良评价会严重影响你在成长中的自立心理。比如:“你怎么这么笨,你看人家谁谁谁……”“躲一边去,你越弄越乱,还是我来弄吧!”“你没有经验,这种事应该大人替你决定。”这些话无时无刻不让你的心理思维往依赖的方向进化,直到你完全住进了一个由别人打理的房间。在这个房间中,你不需要思考,不需要行动,任何事情都由那些经验丰富的人帮你完成。等到需要你走出房间时,你会发现自己并不具备相应的能力。

如果现在还有人这样和你讲话,你要果断地打断他,并且告诉他:“这些我都可以做好。”记住,态度要坚定。当你第一次走向独立时,坚定的态度可以创造宽松的空间,打消人们的顾虑。

树立自信心以后,就要试着做一些独立处理的事情。比如,一个人旅游,一个人购物,这些简单的计划都可以锻炼你并且重新建立你独立思考的勇气。从这时起,不要依赖他人,而要慢慢地让自己摆脱对别人的依赖,把每件事都从依赖中抽离出来。因为破除依赖思维,我们的目标是真正意义上的从精神、经济到思考的完全独立。

据说,美国第40届总统里根小时候曾因为违法燃放爆竹被警察罚款,他的父亲在付清罚款后却要求里根以后必须把这笔钱还给他。里根利用闲暇时间打工,最终自力更生还上了父亲的钱。这是一位严厉的父亲,但他却让里根学会了自立。虽然我们不能去考证事情的真伪,但故事体现的却是正能量,我们也能从中借鉴到好的做法。

有一对夫妻很疼爱自己的孩子,将他当成小皇帝一样照顾,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又怕化了,什么事情都不让他做,以至于孩子十几岁了还什么都不会,连吃饭也要父母来喂。一旦父母不在身边,这个孩子就大哭大叫——他没有任何独立生存的能力。

有一天,这对夫妻要出远门,可孩子不要说做饭,就连自己吃饭也不会。于是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做了很多面饼并套在了孩子的脖子上,告诉他饿的时候就咬一口。不久,等这对夫妻远行回到家,痛苦地发现孩子已经饿死了。原来,这个孩子只知道吃他面前的饼,吃完后却不知道把饼转过来再吃。

这是一个夸张的故事,但却是如今许多人的真实写照。他们不仅思维不能自立,就连生活也不能。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下大决心为自己制定一系列的目标,并用这些目标刺激自己:

①我要一辈子都活在大树下吗?

②我不想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吗?

③我不想有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思想吗?

④我不想有更多的私人时间吗?

⑤我不想拥有更高质量的人生吗?

如果你的回答是积极的,那么就可以继续下面的步骤,找到适合自己的自立的方法。

3.要接受和相信自己

接受自己  :接受现在的能力基础,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自大。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放手去做,独立地基于客观能力去做。把事情做对了,将是一个惊喜;做错了,也可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反省与提升自己的能力,下一次你就会思考得更加全面,准备得更加充分。

相信自己  :很多人宁愿相信别人也不相信自己,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也就是他们时刻怀疑自己的能力。当这种怀疑成为习惯乃至常识时,他会不管做什么都依赖别人,而不是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就要勇敢地验证自己的想法,用行为证明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4.要从容地接受现实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活在虚拟的世界——互联网是一个逃避现实的绝妙去处,在这里,他们不用思考,并对互联网形成依赖。逃避现实的人在心理上是非常空虚的,他们不是不想自立,而是不敢面对现实的残酷。所以,接受现实是你必须经历的步骤,现实的好与坏,未来的光明或者灰暗,找回这些真实的体验。面对现实是痛苦的,但这却能让你回到真实世界,给自己一个改变它,并且变强大的机会。

5.从情感上实现彻底独立

如果你仍在依赖父母,那么从此刻起下定决心吧!脱离父母的怀抱,不要再用他们的头脑思考,一个人面对世界。亲人的无私帮助和出谋划策会加深你的依赖,削弱你走向思维自立的动力。亲人的关爱有时让你变得畏首畏尾,不敢去做任何事情,甚至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因此,一定要从情感上摆脱依赖,再重塑自己的思维模式。

不要拖延,聚集起思维的动力,去建立自己的模式,拥有自己的思想吧!

6.爱自己——走向真正的独立

摆脱依赖走向自立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开始爱自己,而不是崇拜权威。每个人都有偶像,也都有权威崇拜情结。但这对你的人生并没有实质的价值,要学会爱自己,相信自己经过努力之后可以比任何人都强,然后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地对自己进行自立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