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图解逻辑思维一学就会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图解逻辑思维一学就会

第13课 图解,持续进化中 如何掌握图解的框架?

书籍名:《图解逻辑思维一学就会》    作者:邢群麟



让图解的整体架构更明确


接下来,作为图解主题的是《信息焦虑2》一书“赋权:新世纪的语言”中的内容。

沃尔曼在这个部分提到,超出上司指示的范围,让下属拥有自己判断的自由,将达到提高下属能力的效果。当然,这并不是赋权给下属完全的自由,而是在上司设定的范围内拥有自主权。如果上司要为下属指示所有细节,那么下属将没有任何自由,只是纯粹依照上司命令执行。如此一来,下属对工作的热情自然不会太高,也会丧失自我判断能力。

然而,如果设定容许范围之后再赋予下属自主权,下属因受到激励会发挥独创的想法,对团队的参与感也会更高。这样一来,无论是对下属、上司还是组织来说,都是有益的事情。

所以,为了提高下属的能力,沃尔曼认为身为上司应该给予的是“启发型指示”。

Step  1

Step  2

Step  1是对沃尔曼这段内容的图解。Step  1中,将指示的方式分成两类,并对两者间的差异进行了图解。图中“充分型指示”与“启发型指示”这两个关键词,直接引用自原文。读过《信息焦虑2》一书的人也许能从文章中知道“充分型指示”与“启发型指示”之间的差别,但是,对于只看过这张图的人来说,可能不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究竟是什么。

所以,我和学生讨论,在Step  2中把这两个词修改成更易懂的“细节型指示”与“大局型指示”。另外,由于沃尔曼主张“赋权型指示”是重要的方式,所以我们必须在图中表达出细节型指示是“×”,而大局型指示是“○”这种关系。并且,我们在两者中间拉出一个箭头,将图解设计为由“细节型指示”变化成为“大局型指示”的架构。

另外,虽然是小细节,但是我们一般不会说上司赋予下属“权力”。这里的“权力”应该改成“权限”。此外,为了凸显消极与积极的对立关系,我们把它改成“自卑”与“自信”两个关键词。

反复推敲能够正确表达内容并强调对称关系的词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除了对几个细节的修正之外,其实Step  1已经表达得非常好。图的左侧部分,“信赖、权力、责任”与“工作价值、自我满足、判断力、自我表达”的圆圈都被打上×号;右侧部分的“工作价值、自我满足、判断力、自我表达”则以星形框强调,表示“成果”的圆圈也被放大。也就是说,充分型指示只能得到指示范围内的成果;启发型指示能得到大于指示范围的成果——这个架构已经充分表达了原作的内容。



经验的累积改变了图解架构


那么,让我们以Step  1为基础,进一步深入思考“管理”这件事情。只可惜,做这张图的学生没有管理经验,所以我将以这张图解为基础,加入我的经验进行讨论。我也曾针对这个问题和有职场经验的人互相交流,所以在Step  2及Step  3的图里会纳入他人的观点。

我曾担任企业内部的管理层,对于沃尔曼的想法其实无法百分之百认同。因为我心中涌出了一个疑问——是否真的如沃尔曼所述,只有大局型的指示才能提高下属的能力?

所谓下属,其实包含许多不同的下属,比方说,有职场经验丰富的资深工作者,也有无法独当一面的职场新人。对于这些背景不同的下属,我并不认为一视同仁地给予大局型指示是个好方法。

在下属能力不足,或者是新人的情况下,指示中包含细节才能让下属不出错。而且,经由这样的过程,也能让他更快熟悉工作内容。

“在这个范围内,你可以自由处理!”即使给完全没有工作经验的新人这样的指示,他应该也很难了解要“如何”自由处理“什么事”。对此我曾与其他有管理经验的人讨论,发现我们的看法大致相同。

所以,我在Step  2中加入了一个新的论点——管理方式应该因人而异,即根据下属的能力与经验进行调整。

另外还有一个疑问:对于下属只赋予权限和责任就足够了吗?大多数企业在授权时,赋予下属的通常是预算与人力资源的权限。但是,我认为正因为没有把“信息”包含在内,所以无法顺利推展赋权这件事情。

如果授权与信息提供没有同步,就无法真正产出成果。所以,我在Step  2中加进了论点。像这样把自己的经验与知识加进图中,能让图解更有真实感。



图解架构随着思考的深入而变化


在Step  2中,还有一个怪怪的地方,就是中间的箭头。在实际的管理现场,必须灵活运用这种指示方式。所以,箭头改成两个反方向的单箭头比较妥当。

一般来说,管理学大多会把这两者的关系以从旧理论转换到新理论的“进化论”的方式论述,但在实务层面两者却各有必要。

以赋权的案例来说,要达成目标不止一种方法。有弹性地巧妙运用各种方法,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如此一来,图的左侧部分也不需要缩小。在下属的能力还不足时,采用左侧部分的指示方式,更容易达成目标。

当然,如果能快速培养下属的能力,尽快给予其大局型指示,管理自然就更轻松。

在这里,还希望各位思考另一个轴——时间轴。比方说,必须在短时间内实现工作目标的话,给予细节型指示比较好。相对而言,如果是长期的工作,只给予大局型指示也可以。所以,除了下属的能力之外,任务的紧急度也是判断使用何种管理模式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把标题也改成“上司的指示方式应视情况而定”。

身为一个管理者,应该拥有灵活丰富的管理方式,视情况运用最适合的模式。

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发现,一路思考下来,甚至连图解的架构都已经发生变化。

一开始,我们依照原作把图解画成“左侧是×,右侧是○”的对立结构(从Step  1到Step  2的阶段)。但是,经过“真的是这样吗?”的深入思考过程之后,图解变成“左右两边都是必要的”,呈现并列结构(Step  3)。在图中加入时间轴,使结构由对立变化为并列,在想法上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

正是因为绘成了图解,才有办法完成深度思考。图解思考能使人闪现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因为图解思考有办法让事物的整体架构产生变化。



拓宽视野就会有新想法


到达Step  3的阶段,就已经完成了初步架构。但是,还不能说这张图已经完成,因为尚有无数个改进方法。如果打开眼界,还能让这张图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比方说,如果在图中加进“客户”的观点,图解会变得如何?我不断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如果在商场被问到成果来自何处,答案无疑是从“带给客户满足”而来。这张图中,成果是由下属提供给上司的。但是,原本的“成果”应该指企业对客户有所贡献,进而从客户身上得到好的回馈。而这一切的总和,才会变成“公司的成果”。

在本篇中,我们的图解仅分析到上司与下属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便结束了。如果加上客户的角度,便能出现更为不同的看法。再扩大范围去思考的话,图解的世界便会更加多样,而自己的思考也能随着图解越来越宽广。

Step  3

这样图解就对了!

•  仔细推敲能够正确表达内容,并强调对称关系的词语。

•  把自己的经验与知识加进图中,能让图解更有真实感。

•  在图中加入时间轴,有时会让原以为对立的结构在更大范围里变成双方共存的并列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