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硬核运营 : 技术流新媒体养成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硬核运营 : 技术流新媒体养成

第3页

书籍名:《硬核运营 : 技术流新媒体养成》    作者:计育韬


由于它和RGB完全不同,所以当在电子屏中强行上传一个CMYK制式图像时,会发生极其明显的色差,通常情况是画面饱和度与亮度变得极高。作为运营者,一定要在专业制图软件中将图像从CMYK转换到RGB制式,或者请制图的设计师完成。

孤傲的Pantone色

Pantone公司是一家因专门开发和研究色彩而闻名全球的权威机构,它每半年发布的“流行色”广为大家知晓。Pantone公司制作的潘通色卡,是很多企业在VI开发和迭代的过程中必备的工具之一。它是一种最高规格的颜色制式,一张色卡并不是仅包括唯一颜色,而是代表了一个色系。

当你拿到大企业的VI手册时,你往往会发现手册中最先说明的就是它们对应的Pantone色号。甚至有些企业不惜通过注册特殊色商标,直接买断一种Pantone色号。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蒂芙尼蓝(Tiffany  Blue)。它是Pantone公司为蒂芙尼制作的客户私有颜色,编号为PMS  1837,1837这个数字是蒂芙尼公司创立的年份。据公开资料显示,蒂芙尼公司于1998年在美国注册成功颜色商标,受到商标专利法保护,所以在潘通色卡中并未公开出现这个颜色。

专业设计师在制作各类企业视觉设计时都会从其色卡开始,很多常用的制图软件如*Adobe  *Photoshop就可以用Pantone方式选择颜色(如图1-5所示)。

图1-5  颜色库



现在,作为一名运营者,你已经对色彩制式有了相对透彻的理解。相比一些“看着差不多”选颜色的同行,你应该已经开始明白必须输入字符串才能获得准确颜色的道理。

但仅仅理解是不够的,接下来我们探讨使用色彩时的一些核心原则。



色彩的配色规范



即便运营者能选定一个主色调,但是在搭配颜色时,往往处于“我觉得这个颜色蛮好看的,我就试试这个样式”的业余状态。笔者希望从今天研读本书起,你要完全抛弃这种想法。

色轮应用

颜色的搭配选择,从专业设计学角度应遵循色轮的配色方法。色轮是一个光学概念。它通过红、绿、蓝、白等分色滤光片的组合,可将透过的白光进行分色并通过高速电动机使其转动,然后顺序分出不同单色光于指定的光路上,最后经由其他光机元件合成并投射出全彩影像。

在计算机领域,各种制图软件中预制了色轮。这里我们以权威的Adobe色彩搭配辅助工具为例,学习几种基本的色彩搭配方式。

Adobe官网上提供了五色配色方案。因为通常一个视觉设计品在单画幅内,不宜超过5个主色调,3~5个主色调是相对合理的(如图1-6所示)。

图1-6  配色方案的主色调



位于画面中央的是光谱色轮。图1-6展示了一种常见的配色方案:类比配色。

所谓“类比配色”,指在选定一个基准色彩后以其为中轴,向两侧等角度间距延展获得的5种颜色。虽然这5种颜色有直观的差异,但是互相有直接的延续性,画面中各类元素的过渡都会相对自然。

另一种通用的配色方案是补色配色。在时尚领域,我们也把它称为“撞色”。何谓“撞色”?即在光谱色轮中,呈180°的两种颜色(如图1-7所示)。

图1-7  撞色



然而,撞色的搭配是非常考验设计师的能力的。有一对非常知名的撞色:红色系与绿色系(如图1-8所示)。中国俗语道“红配绿,赛狗屁”,但它们恰恰是在技术层面完全合理的配色。

图1-8  红色系与绿色系的撞色



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再举另外一个例子:一片绿草地中,绽放着一朵小红花,这并不会有违和感。所以尽管补色搭配是通用的配色方式,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颜色占比要有绝对差距,即两种颜色在画面中绝不可等比例分布。只有将一种颜色作为前景色,另一种颜色作为背景色,才可能呈现出相对合理的配色。

因为就补色而言,两种颜色取自色轮的两个极端,具有最强烈的对比感。从设计学的角度看,对比的本质意义在于强调其一,因此当使用补色配色时,请务必遵循上述原则。

第三种方案是知名的三元群配色方案。在色轮中以120°三等分,获得的任意一组三色轴向都可以形成三元群,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原色(红、黄、蓝)配色(如图1-9所示)。

图1-9  三元群配色方案



说到红、黄、蓝,你会想到什么?你可能会想到幼儿园,可能会想到乐高积木……当我们研究婴幼儿产品或服务时,就会注意到红、黄、蓝是最常出现的配色方案。包括迪士尼的大量卡通片以及其中的人物造型,红、黄、蓝都是主色调。之所以它们选择这套三元群,是因为婴幼儿在视锥细胞发育过程的早期,对红、黄、蓝三原色是最敏感的。因而当你的新媒体发布一些和婴幼儿有关,或者年轻、活泼的主题时,就可以考虑三元群配色方案。

除此以外,一种更稳妥、严肃的配色方式是单色配色方案。

在单个轴向上,任意拾取颜色,你会获得一组有层次感的同色系色彩,尤其适合一些相对正式、不能补充其他色系的情况。这种方式使画面的各个元素和区块分明(如图1-10所示)。

图1-10  单色配色方案



除此以外,还有更多基于色轮的配色规则可以尝试。色彩的使用是运营者由准专业走向专业的必要条件之一。

当然,基于色轮配色就是唯一标准吗?不见得,因为色彩应当是一种包含情感的视觉表达。选择配色的方式还有很多种,比如目前流行的电影剧照配色法,通常设计师会对一些知名电影进行色彩分析,选择一些经典剧照的高频用色作为拾色标准。因为确实有很多电影,无论在布景、摄影还是后期时,都非常强调色彩搭配,比如《布达佩斯大饭店》就是圈内知名的电影配色典范。

另外,更高水平的运营者还可以使用名画配色。知名的色彩可视化设计师詹姆斯·格尔尼(James  Gurney)就曾对凡·高、莫奈、高更等艺术家的画作进行色彩分析,制作了每幅画作的用色比例图。凡·高的几幅杰作的配色情况如下,你能看出来分别对应哪几幅作品吗(如图1-11所示)?

图1-11  凡·高的用色比例图



也就是说,优秀的运营者在充分掌握色轮配色的基本规则后,可以将个人的情感、活动的调性、文案的风格注入色彩中,选择更趋完美的配色方案。当然,这一切都是需要基于反复训练习得的。





长图文中的VI结构




运营者在发布图片、发布视频、布置新媒体主页时通常不会有过于繁复的操作。但是在发布长图文时,很多人往往手足无措。然而,长图文的应用是极其普遍的,而且不乏一些支持高强度富文本编辑的新媒体平台。简洁如知乎,复杂如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头条文章。

能熟练驾驭长图文的运营者,往往是同行中的佼佼者。长图文的排版是后面要专门介绍的独立小节,而在排版之前,首先要解决的是其VI结构。

在新媒体行业中,有一个很常见的现象。

运营者A完成了一篇长图文,他并没有权利直接选择发布,需要递交给他的媒介主管B,B不一定对内容有任何修改意见,但往往会发表“我觉得这个文本框怪怪的,换一个吧”“这个图片背景色不太舒服,再暗一点”诸如此类的反馈。A按照B的意见修改完毕,可能又要提交给更高的管理者C确认,而C又有自己的想法,甚至不同意B的观点,因而A需要再次调整……

产生这种问题的本质原因,并非是“领导者的审美有问题”,而是整个媒介系统缺乏VI的规范性,导致人为因素介入了本应一帆风顺的定版工作中。

实际上在最专业的运营工作中,根本不存在上述情形。因为运营者早已设置了长图文中的VI具体执行规范。类似正文行间距、字间距、字号、缩进等,文本框尺寸、边宽、内边距、外边距等,这些参数通过代码模板固定下来,而且这些设置都有明确的、源自企业VI的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