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红楼之铁血琏二爷

乐读文学 > 都市言情 > 红楼之铁血琏二爷

第137页

书籍名:《红楼之铁血琏二爷》    作者:紫生


        斟酌一番,户部尚书道:定远伯年纪虽轻,但乃将门之后,为国立功无数。且定远伯智计无双,文武百官难出其右,臣以为,当推定远伯为平南大将军,平定南越,正我国威。

        兵部尚书不着痕迹的看了户部尚书一眼。换粮种弊案的时候,户部许多官员被爆出贪弊罪证,景和帝暴怒之下,不但下令彻查户部诸多有问题的官员,户部尚书也受到连累,就地革职。后来是贾琏谏言景和帝,先巡视各地粮仓和春耕大事,户部各级官员容后发落。

        景和帝采纳贾琏的建议,果然化解了一场全国范围内偷换粮种的阴谋,也是那次贾琏在江南立下大功,使得全国免于饥荒。后来,户部原本却有贪弊之事的官员自然纷纷落马,但户部尚书原本清廉,之前革职是受人连累,立功之后保住了尚书之位,他自然是感激贾琏的。也是因此,户部尚书会立举贾琏做平南大将军。

        可是贾琏再怎么出挑有本事,也是一个不到弱冠的少年,且无官职在身,更加不是兵部的人。若是堂堂兵部,在战时倒叫一个少年站了平南大将军的位置,岂非是在说兵部无人,自己这个兵部尚书太也无能。

        因而,兵部尚书捋了捋胡子,郑重道:皇上,定远伯固然精通兵法,立功无数,但是到底年纪略小些,恐难服众。臣以为,平南大将军一职,还是由九省统制贾大人担任较为合适。

        兵部尚书此言虽然有些许私心,倒也合情合理。况且贾琏这些年固然办了极多大事,贾敬亦立下汗马功劳无数。论朝中能人,贾敬也是数得上号的,加之九省统制乃是武职,亦算作兵部要职,他出任平南大将军,既名正言顺,又保住了兵部颜面。

        皇太孙虽然远比一般同龄人稳重,到底年少气盛,去岁又大败西海国,意气风发之余,有心再展拳脚,还畅想再度和贾琏一同南下平乱立功,听了兵部尚书此言,摇头道:苏尚书此言虽然有理,但是南蛮之地,毒虫遍地,瘴气纵横。贾大人虽然满腹韬略,确是从科第入仕,深入南地,恐对身子有损。

        本朝疆域辽阔,南北西东,地形气候大不相同。就像西海沿子的驻军适应当地气候不易一样,北地之人初到南疆,也有诸多不能适应的。兵部尚书知道皇太孙此言大大有理,只是南安王一案,兵部也受到牵连,上次平定西海国之乱,叫皇太孙和贾琏抢了头功;如今立功的大好机会就在眼前,岂能再让贾琏捷足先登?

        再说了,各部院花银子的地方不知凡几,为了能多申请些银钱经费,各部尚书皆是用尽浑身解数。上次平定西海国之乱,因景和帝要将皇太孙立起来,派了皇太孙前去,其他各部尚书不好说什么;这次若平定南越之乱还落到贾琏头上,以后只怕兵部就要受排挤了,打造兵器铠甲,发放军饷的银子若是拨不下来,后果不堪设想。

        将心一横,兵部尚书道:皇太孙此言极是。只是定远伯一生也未到过南疆,是否能适应南地气候,也未可知。贾大人亦是宁国公后人,当年宁国公何等风英雄气概,小小毒虫瘴气,想来难不住贾大人。

        贾琏原本在低头沉思倭寇和南越联动的背后,到底是哪个阴谋家在推动。听得因为到底派谁做平南大将军的事,兵部尚书和皇太孙争执起来。忙抬头道:皇上,微臣也以为贾大人乃是平南大将军的不二人选。

        此言一出,景和帝和皇太孙都不约而同的瞧向贾琏。

        贾琏淡淡一笑,坚定的重复道:微臣以为九省统制贾大人是平南大将军的最佳人选。贾琏不是不知道景和帝要培植自己成为皇太孙臂膀之意,也不是不知道景和帝和皇太孙心中属意的平南主帅人选是自己。但是贾琏也知道兵部尚书的为难之处。

        别说是古代,就是现代社会,各部委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甚至一个大公司的各部门之间,都有利益需要平衡,都在分同一块蛋糕。但是在贾琏看来,权利,是需要制衡的。

        今日,景和帝和皇太孙站在权利的中央,他们可以凭借手上的权利指派自己信任的人做平南大将军。将来再遇到战事,彼时站在权利中央的别人就可以举今日之例,举荐任命自己信任的人做征东大将军、定北大将军。谁敢保证将来的当权人所信任的人也熟知兵法和战事,能胜任大军主帅?长此以往,终究会变成任人唯亲,外行指导内行。

        所谓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今日突破规矩,就为将来的治国埋下了隐患。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兵部被架空,甚至比其他部门被架空更严重。若因今日之先例,将来在兵部出现外行指导内行的事,不知道会有多少将士和黎明百姓为此付出生命代价。

        贾琏不知道自己能在这个史书上不曾出现的王朝呆多久,他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让朝廷在正确的轨道和框架中运行,而不是主动去突破。他不怯战,但是他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景和帝和皇太孙当权时,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是希望在自己这一代人也都没有了的时候,还能留给子孙后代一个运作良好的朝廷。

===第74章===

所以,贾琏虽然对南疆,也就是将来的滇缅边境十分熟悉,也不愿意执掌南征的帅印。

        因为贾琏推辞,最终议定贾敬为平南大将军,贾琏为先锋,先率十万大军挥师南下。而柳苹则带着十万大军到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因为军情紧急,景和帝连夜写好诏书,指派了两路南征的各级军官,拟定次日一早开始点兵。

        上回西海沿子一战,朝廷得胜归来,多少兵士立功受赏,加官进爵。贾家族学中许多子弟打小练习骑射,还从贾琏处学了不少现代军事知识,有不少皆有从军建功立业之心。只是当年许多贾家子弟年纪都不够,见着人家立功回来受封赏,只有暗自羡慕的份儿。如今,又过了几年,已经有些贾家子弟到了可以从军的年纪,个个跃跃欲试。

        况且这次两路南征大军的主帅分别是贾敬和柳苹,二人皆在西海沿子立过功,名声极好。即便有些父母担心战场上刀剑无眼,得知从军之后编入贾敬或是柳苹的部下,也都放心了不少。于是,这次又不少到了从军年纪的贾家子弟,也都加入了贾敬麾下。

        当然,这些贾家子弟虽然是在贾家族学学的骑射,实则可以算是贾琏一手训练起来的,于是这些贾家子弟又都编入了贾琏所在的先锋军。

        古人成家早,踏入社会也早。这些贾家子弟搁现代社会,就是一群初中生,年纪大点儿的也就念高中,现在要带着他们直面战争和生死,贾琏不由得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一有空就跟他们强调着战场上的注意事项。

        就这样过了数日,点兵完成,大军即将启程。

        这日贾琏从校场练兵回来,刚到宁荣街口,就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笔直的站在那里,像是已经等了自己一会儿了。

        同时,江大虎也看见了贾琏,上前几步一抱拳道:定远伯。

        贾琏一瞧见来人是江大虎,就猜到了什么,没有问什么事,而是笑道:江大人有心了,谢过大人替贾琏践行,里面请。

        江大虎些微一愣,立刻就反应过来,贾琏已经猜到了自己的来意,笑道:那江某就到定远伯府上讨一杯茶喝。

        贾琏带着江大虎径直到了梨香院,连操练过后满身是汗的衣裳都来不及换,一挥手让梨香院外的小厮远远退开,回身对江大虎道:江大人,是不是六皇子逃脱了?

        第78章

        江大虎早就知道贾琏料事如神,贾琏这样说,倒在他意料之中,于是点头道:定远伯出征在即,江某原不该来叨扰。只是江某用尽法子,还是未寻到司徒硕的踪迹,只得来请定远伯帮忙参详参详。

        贾琏点头道:江大人请坐。一面亲自斟了两杯茶,一杯递给江大虎,一杯自己喝了一大口。才接着道:几位王爷之中,司徒硕隐藏极深,他能这么多年不露野心,自然是个谨慎之人。五皇子受他利用,剑指皇太孙的时候,只怕司徒硕就做了万全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