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卡耐基成功学:做最好的自己

乐读文学 > 哲学心理 > 卡耐基成功学:做最好的自己

第72页

书籍名:《卡耐基成功学:做最好的自己》    作者:戴尔.卡耐基


以下是有效打动听众,并促使他们行动的方法。

讲述生活实例故事

每个人都难以忘记自己曾经历过的事,对失败挫折之后所吸取的经验尤其是深记于心。在演讲中,如果能把这些富于经验的事件逼真地重新勾画起来,便可把它们变成影响别人的基础。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由于人们对字句和对真实事件的反应方式极为不同,因而更有效地让听众觉得有趣、有力。以下的建议,可以令你举例的步骤更清晰有力、更有意义。

1.根据个人经验举出实例

这是一种事件式的例子,如果是曾对你的生活造成戏剧性冲击的单一事件,会具有格外的效力。因为在那短短的时间里,你学到了人生中难忘的一课。我记得,从一个演讲者的惨痛经验中得知了一个孩子和一台翻倒的电动剪草机的故事,在那之后,每遇孩子们在电动剪草机边玩耍时,我就不自然地会提高警惕。

一个有意义的个人经验,是说服性演说必备的要素。想想,如果你会遭遇到的,别人也可能会遭遇到,这样就可以打动听众去行动,做你要他们做的事情。

2.开门见山地举出事例中的细节

之所以举例作为演讲的第一步,其原因就是要立即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充满陈词滥调的、支离破碎的开场白,是不为听众所感兴趣的。而这样的开场句子,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如:“1942年,我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我正在湖中央钓鱼,一艘马达船朝我快速开来。”

如果在你的演讲开场中,使用的字句满足了以下各个问题之一:何时、何人、何地、何事、如何、何故,你就使用了世上最古老的获取人注意的沟通方式。比如像“从前”这样的字眼,开启了人的幻想趣味,也能一开口就抓住听众的思想。

3.细节要切题

很多人对烦琐的细节不感兴趣。太多的、无关紧要的细节会令演说成为无聊的耐力试验。在演讲中,你应当只选用强调你的演讲重点和缘由的细节。例如,你要告诉听众,在长途旅行前,应先检查车辆。那么你的事例中的所有细节,都应该围绕你在旅行前事先检查车辆所发生的事情而言。如果你谈的是如何观赏风景,就会远离重点,分散听众的注意力。

把切题的细节隐藏在具体而光彩的言语中,是达成良好演讲效果的必备条件。根据事件的发生情况,重构当时情景,使其历历如画般展现于听众面前。丰富的细节使听众很容易将自己投身于故事中。

4.再现自己的经验

除了使用细节之外,演讲者还要再现自己的事件经验。这就是演讲和表演相近的方面。成功的大演说家都会有一种戏剧感。不过,这并不是什么稀罕的、只能在演说家身上找到的特质。大多数儿童也有这种丰富的戏剧感,他们富于面部表情,善于模仿或做手势。演讲者只要在这种技巧下稍加努力和练习,便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当你在重叙事件时,加入更多的动作和激奋的情感会让听众对你的演讲更有印象。

即使你的演讲细节入微,如果不能以再创造的热忱情感来讲述,终是软弱无力的。例如,你要描述一场大火,就要把那种人与大火搏斗的强烈、焦灼、激奋、紧张的感觉描绘给听众。让听众感受到自己生命里那些可怕时刻里的绝望。生命中的经验,被听众重新感知,他们必会照你的意思作出反应。





说明性演讲的实用技巧

使听众明白,是说明性演讲的最终目的。

不过许多演讲者,

从来也没有把意思讲清楚过。

其实,要想把意思讲明白也并不困难,

只要能清晰地讲述和表述。

作为一个演讲者应该明白,最让听众讨厌的是:听者根本不知道你在讲些什么。我曾听某位爱尔兰诗人在晚会中朗诵他自己的诗,使众人厌烦不已。因为在大部分时间里,不到百分之十的听众知道他在说些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无论是在公开或私下场合中,都经常犯这种错误。军事家们非常重视“说清楚”一事,拿破仑明白这种情况的危险性。他一再向他的秘书下达的最郑重的一道指示就是:“要清楚!清楚!”普鲁士名将毛奇元帅在法国与普鲁士战争爆发之初,就对他的属下军官说:“记住,各位,任何‘会’被误解的命令,‘将会被误解’。”  因此,“说清楚”的重要性和困难程度是不容忽视的。

罗吉爵士有着四十年在各大学巡回演讲的丰富经验,我曾就演讲的基本素质向他探讨。他说有两件事是最重要的:第一,知识与准备;第二,努力准备,以求得清楚的表达。

清晰、准确地使用语言,可以使听众毫无困难地了解你。陆德威·魏根斯坦曾说:“凡是能想到的事情,都是能清楚地思考的,而凡是能说出口的事,也能清楚地表述。”以下有一些建议,可以使你轻松地做到这一点。

一、把题材限制在演讲时间范围内

一次,威廉·詹姆斯教授在向教师们发表演说时指出,演讲者在一次演说中只能提出一个要点。他所指的演说,是以一次一小时为限。可是,我却曾听过一次演讲,这个演讲者本来只有三分钟的演讲时间,可是他一上来就说,他想要谈十一个重点。注意,平均每一点只有十六秒半的时间来说明。这岂非不可思议?当然这是个有些极端的例子,他就像一个导游,想带着游客们在一天之内游完巴黎,可是最终听众什么印象也没有。这不过是一场混乱、含糊的大纲演说罢了。

相反的是,如果你只谈大纲中的某一点,加以详细讲述,将会给听众留一个单一的印象,它容易记忆,并且透彻易懂。如果你一定要谈你题目的好些方面,我建议你在结束部分作个简要的总结。

即使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演讲者,也会犯下分散主题的错误。你应该坚守自己的主题,让自己的题材清楚明朗。

二、思路清晰,逻辑合理

一篇好文章具有明确的逻辑顺序,当然演讲也是一样。几乎所有题材都可以用合理的时间、空间或特别的话题顺序来进行发挥。比如在时间顺序上,可以依据过去、现在、未来三方面来思考自己的题材,或许可以从某一天讲起,然后由那一天回溯或向前推,使自己的演说更层次分明。

在空间顺序上,可就某个中心来安排你的思路,然后由此一点往外发展;或者你也可依方向来处理题材,比如东方、西方、北方和南方。如果你要描述华盛顿,可以带着听众到国会山,然后根据各个方向叙述有趣的地点。要注意,某些题材本来就自有一套完整的顺序。比方说你要演讲美国政府结构,如果遵循它原有的组织形态,按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来演说,必然会有清晰明朗的效果。

三、简单列举重点

要给听众一种井然有序、条理分明的印象,其方法很简单,即在演讲过程中明白地告诉听众:现在我先讲这一点,然后再讲另一点。比如,你可以坦白地说:“我的第一点是这样……”把这点讲过之后,再坦诚地说,现在要讲第二点,就这样一直到演讲完毕。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H.道格拉斯,曾在一个致力于刺激商业发展的国会联合委员会上发表演讲。他巧妙而有效地使用了这个方法。他说:

“我的主题,是这样:最迅速、最有效的行动方式,是凭借对中、低收入民众采取减税政策,也就是那些几乎会花掉所有收入的人们。”

“明确地说……”他接着说。

“进一步说……”他又继续道。

“此外……”再继续说,

“有三个主要理由……第一……第二……第三……”

“总的说,我们需要即刻对中、低收入民众实行减税措施,以刺激需求和购买力。”

四、使听众尽快熟悉演讲题材

如果你与听众讨论他们不熟悉的题材,你能期望他们很快了解吗?这当然是有难度的。所以,我们得想办法把对要点的描绘具体化、生动化。用一些最简单、最自然的方法,把人们不了解的事物和他们已经知道的、非常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比如说这一件事如同另一件事,说这件陌生的事就像听众所熟悉的某件事。在《圣经》中,耶稣用人们所熟悉的事物来描述天国。比如,“天国就像酵母,妇人拿了它,放入相当数量的玉米粉,直到全部发酵完毕。”听众中的家庭主妇,每天都要使用酵母。这样的比喻使人明白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