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心理学的诡计

乐读文学 > 古典文学 > 心理学的诡计

第20页

书籍名:《心理学的诡计》    作者:万宇峰

  在这里所晓的名片,不是我们用在初识场合来进行自我介绍的小卡片,而是为了表明自己与对方在人事、经历、态度、价值取向的扪同或相近,借此取得对方对自己的认同和友好,从而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一种做法。这是·种“心理名片”。“心理名片论”队为,n二说服过程中,说服者为了让被说服者容易接受其观点,就现场给他仃]介绍‘些能够接受的并且‘j他们有共同的观点,从而达到说服的目的。
  为了提高说服的效果,人们在说服过程中常常运jH这种“心理名片”的技术。把自己要说服的主题组织到另外一些能为被说服者所接受的说服中,这样就会使被说服者产生一种印象:说服者的观念与自己是相近的,对方与自己有许多共同的东西。这种印象有助于造成说服双方意见一致的情境,使被说服者感到说服者是·个他们能接近的、亲切的和有许多共同点的人,从而使彼说服者不知不觉、毫无反感地接受说服者的观点。
  例如,《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就是利用“名片效应”说服了’赵太后,赵太后坚决不肯让爱千长安君去做人质,触龙任和太后寒暄之后,便通过赵太后“走后门”给自己的儿子舒祺找工作,使得赵太后很感兴趣:“丈夫(男人)亦爱怜其少予乎?”触龙就说:“甚于妇人。”太后又说:“妇人益甚。”其实,男人与女人谁更爱孩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赵太后已经认为触龙和自己都是爱孩子的人,也就更容易接受触龙的观点。
  值得强调的是,“名片效应”的实质是说服者的真诚与权威,这种真诚与权威使被说服者产生了无限的信任和盲目的迷信,以致不加思考地接受了说服者的观点。如果一个缺乏真诚的权威的说服者运用了这种心理名片,其效果就会走向反而。
  说到底,“名片效应”就是一种交流的艺术,日的就住}二消除别人的防范心理,疏通与对方沟通的心理渠道,使你我双方形成轻松友好的沟通氛围。无数的事实证明:在人‘j人的交往中,能4i能恰当地使用“名片效应”,其交往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郡应当学会对心理名片的正确使用。这其中,有两点必须把握:
  首先,“做名片”,善T-捕{址对方的f■色、,把握,f实的态度,i7.{曼共积极的,你所能接受的观点,制作一种彳丁效n,J心弹稆』|。jC次,“递朽片”,寻找时机,恰到好处地向对方出示你的心胖乱片,j童样,你就可以达到目的。掌握心理名片的应用艺术,对于人际交ii:以肢处跸人际跫系具有很人的实用价值。
  我们为什么会莫名其妙地随大流而去
  法国科学家亨利·法布尔曾做过一个关于松毛虫的实验:他把若干松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然后在花盆中撒下一些松毛虫喜欢吃的松叶。看看松毛虫会不会去吃。但是,一连七天七夜,没有一只松毛虫吃到松叶。它们只是一只接一只不停地绕着花盆边缘爬行,直到饥饿劳累而死。
  为什么松毛虫直至饿死,也没有一只离开“队伍”出来吃松叶呢?这体现的就是一种盲从的心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说话做事时,其实也有这样的倾向,难免会失去自己的主见,而盲目地跟从别人。
  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随波逐流的从众心理}+分普遍,我们总是讲“少数要服从多数”,自己总要站在人多的一边,凼为不管是一件事还是一种事物,选择的人越多,在很火程度上表明它是对的,它是好的,起码它是安全的,即使是受伤害,受损失,也不仅仅自己一个人遭受损失。这样,自己在群体中总是可以获得安全感、认同感、归属感。但是盲目地随大流其实并不好。
  很多时候,人多并不代表正确和安全,而日.,任这种情况下,我们考虑的往往是有多少人坚持某一条意见,而忽略了意见本身是否正确。只是觉得人数多代表了一种说服力,自己也被轻易说服,盲目地参与进去,而不敢表达自己不同的意见,甚至根本就失去主张,完全跟从别人去做。
  这样,就像羊群一样。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总是盲目地左冲右撞。如果·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他地方还有更好的青草。这种盲目跟风的行为,很容易使自己陷入骗局或者遭受失败。
  因此。我们不能完全依靠别人,相信别人,f耵要有自己的丰张和意见,凡事要有自己的判断,才能不入俗流,另辟蹊径,出奇制胜。如果总是看别人怎么做,自己也怎么做,而全然不去思考这样做是对是错,往往会使自己遭受损失。例如,人们常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头的椽子先烂”,因此很多人的思想和行为都被束缚住,谁别不敢做“出头乌”,谁也不敢展现自己的独特之处,结果导致自身创造力的丧失,使整体也都趋于平庸。这体现了从众心理的一种消极的束缚力。
  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生活中有很多不知正确与否的盲从现象,见别人炒股赚了钱,自己也就去买股票;见别人搞网络发了财,就也学着搞网络。当你义无反顾地冲上去以后,却会很小幸地伤痕遍体地跌落下来。与此类似的,“大家都作弊,我为什么不作呢?”“大家都赌钱,我为什么不赌呢?”“大家都贪污,我为什么不贪污呢?”……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在言行I^为自己找到了依据,却不管这样做正确与否,结果造成了整个群体的错误和混乱。由此可见盲目跟风的害处。
  从众心理谁都有,但是我们在从众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对象,分清楚真伪,学会在火爆的场面下保持冷静,学会在别人的煽动下有自己的主见,学会判断现象或事件的正确与否,才能使我们更加清醒地做出正确的选择。
  让你“得寸”可以“避尺"的方法
  从前,有一个十分吝啬的财主。一天,一个饥寒交迫的乞丐来到了他家门前,请求财主施舍一顿饭给他吃。财主哪里愿意,他对乞丐说:“你滚吧,休想从我这里骗走任何东西!”
  乞丐见财主如此吝啬,只好说:“既然你不愿意赏我饭吃,那让我进屋烤烤火怎么样?刚才下雨把我的衣服淋湿了。再说,借你的火用一下,你叉没有任何损失。”财主想想也是,于是就让他进门烤火。
  乞丐边烤着自己的衣服,边对财主说:“饿了好几天,肚子咕咕叫,你借我一个铁锅可以吗,我想煮石头汤喝。”财主很奇怪:“石头也能煮汤喝?”乞丐说:“当然可以,不信我演示给你看。”财主就叫人拿来了铁锅,于是,乞丐在炉子上架起了铁锅,从路上捡了一块石头洗干净以后,放在锅里烧水煮了起来。煮了一会儿,乞丐尝了尝锅里的水,说:“味道不错,要是加点青菜就好了。”财主叫人拿来青菜。汤快烧开了,乞丐又尝了尝,说道:“要是加上一点盐和调料,那味道就更好了。”财主立即叫人拿来一些盐、葱和香菜,还顺便让仆人收拾了一些碎肉末放在了汤里。结果,乞丐成功地从财主那里弄了一锅汤,痛痛·『夹快地喝了个饱。
  如果乞丐只是靠自己的乞求,是不可能得到美味可口的汤喝的,但是乞丐却想卅了煮“煮石头汤”的绝妙主意,先是得到了锅,然后是青菜、盐和调料。他得寸而进尺,一再让财主满足自己的要求,其实他所利用的就是一种“臀fJ槛”的心理效应。
  心理学上,“登门槛效应”指的是一个人接受了别人的微不足道的小要求之后,往往会愿意接受一个更大的要求,犹如登i'IN-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就能够顺利地登到高处。心理学家认为,人们都希望在别人面前保持一个比较一致的形象,不希望别人把自己看作变化无常的人,因而,在接受别人的要求,给别人提供帮助之后,再拒绝别人就变得更加困难了。如果这种要求并不会给自己造成夫的损失,人们往往会有一种“反正都已经帮了,再帮一次又何妨”的心理,于是,“登门槛效应”又发生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