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做事的逻辑:如何持续做正确的事

乐读文学 > 哲学心理 > 做事的逻辑:如何持续做正确的事

用游戏思维妙赢人生

书籍名:《做事的逻辑:如何持续做正确的事》    作者:傅君琳



游戏促人进步

步入高三之前,我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出色。一个偶然的机会,全班第一的同学莫名其妙地找我问了道数学题,而我竟然鬼使神差地做了出来。

这位学霸有些惊讶,他挑战式地准备了更难的题,而我竟然又奇迹般地做出来了。神奇的是,类似的题目我曾经自己尝试解过,没有成功。但在当时特殊的氛围里,竟激发出了自己的潜能。

后来学习的日子里,我仿佛置身于一场无形的游戏,每当有同学来向我请教问题时,我都会把它当作打怪升级的任务,越来越斗志昂扬,越来越锐不可当,在一次次尝试中享受着通关的乐趣。

因此,即使冲刺复习阶段很苦很累,我也一直能体会到肾上腺素被充分调动的乐趣。我特别感谢那个学霸,是他无意中开启了这个游戏模式,使我自己在竞争中愈战愈勇,潜能得到极大的激发。

复习备考本来就是件枯燥的事情,没想到换了一种心态后,竟然会变得有趣且高效起来。将备考当作打电子游戏,卸下对学习本身的抵触心理,反倒有种想征服一个个任务的斗志和兴趣。在获得乐趣的同时,完成了难以完成的任务,而且一次次超越了自己的极限,提升了自己的经验值。

不久前,《王者荣耀》游戏风靡全国,不论老少都沉溺其中,吃饭、工作都“机耕不辍”。因此,游戏在很多家长的眼里,就成了吞噬孩子的洪水猛兽。但是我们也应该反思,同样是攻克很难的事物,同样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什么游戏充满魅力,而学习却那么令人排斥呢?

我觉得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生理角度。网游的机制往往能从生理上使玩家获得满足感。怎么做到的呢?

第一,通过建立难度递增的关卡,可以激发出人类本能的挑战欲;其次,各种分值奖励的规制,为玩家提供了即时性的反馈,让玩家完成一个任务就能立竿见影地看到自身实力的变化,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一手创建“巨人网络”的史玉柱也曾提到,游戏关卡的设计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太难,玩家看不到即时成效,就会失去玩下去的信心;太简单,玩家又会丧失继续挑战的兴趣。这些充分迎合人性的设计,可以让人脑快速分泌多巴胺,通过神经传导为细胞传送脉冲,使大脑处于兴奋愉快的状态。而多巴胺又有助于提高记忆力、活化大脑,在维持快感的同时,还能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第二,思维意识角度。在游戏中,我们为了完成任务,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每一项技能,随时准备发挥出最高水平。因此,我们在游戏中能全身心专注投入,进入深度思考的状态。

而人一旦进入完全沉浸、无比振奋的心流状态,大脑就会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内心也会充满愉悦和满足感。在这种状态下,人的各种机能都能得到极致发挥。这不正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也极力追求的最高境界吗?

第三,心理角度。虽然我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双眉紧蹙,甚至不停地抖腿,显得极其在乎输赢,但就算最后输了也不过砸下键盘骂句脏话而已,晚上照样和朋友欢欢喜喜地玩游戏。因为我们都知道,游戏只是游戏,输了赢了都无所谓,不会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在游戏当中,最大的乐趣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在投身于每一次游戏时,我们的内心都是了无牵挂、随心所欲的,心理上卸载了压力,把所做之事仅当作一种乐趣和挑战,那么就能轻装上阵、乐此不疲,而不像学习工作时那样瞻前顾后、如履薄冰。

零压力的环境,往往才能调动人们一次次挑战的兴趣。而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实际影响的学习和工作,反倒因为意义感太重,使我们不由自主地抗拒和逃避。正所谓轻装上阵,无欲则刚。

严肃使人落后

老电影里的工厂经常出现这样的条幅: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我每次看到都不得其解,严肃和活泼不是一对反义词吗?难道要工人一边笑一边皱眉地工作不成?

后来我才想通活泼对严肃的正向促进意义。很多人在工作时就是完全的严肃不活泼,像苦行僧一样攻克任务。这样在心理上就会无形放大了眼前的任务,并且引起全身机能的自动抵触。

像这样把工作当作一种折磨,不仅痛苦,而且低效。我们一直被灌输的“头悬梁、锥刺股”式学习模式,其实也无非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内耗。原本可以轻轻松松完成的学习任务,非要给自己一个痛苦万分的心理预设,跟自己的本性作对,徒增工作阻力,何必呢?

游戏还有一点比生活更人性化的地方,那就是合理及时的反馈机制。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我们的付出不能立刻看到回报,及时得到反馈。因此,我们经常会陷入我努力了还是没有成效的负面情绪。如此一来,在下一步的学习和工作中,就会不自觉地产生抵触心理,产生惰性和疲乏感,工作效率便会大大降低。

强者多娱乐

我们都知道,演喜剧比悲剧难得多。因为在社会上生存,能让我们笑的事相对太少了。工作和学习往往占据了生活的绝大部分,如果苦脸相对,活得岂不是太艰难了一些。

所以把工作、学习都当作一种娱乐,对任何事都怀有娱乐精神,是一种对自己对他人都很珍贵的能力。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把竞争当游戏,化压力为热血,往往才能主动出击,自信爆棚,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真正的强者,学习和消遣之间是不分你我的。他们已经把学习当作一种征服,把工作当作一种游戏。就像毛泽东曾说的“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形容的就是这种心态。

根据吸引力法则,具有这种心态的人,能给自己不断地注入自信、乐观的心理暗示,还能把积极的事物都吸引过来,形成对自己更加有利的局势。

世界是一个角斗场,拥有娱乐精神、游戏思维的人,往往才能一边快乐一边前进,自我督促、自我提醒、自我精进、自我竞争,在思辨和精进中优化自我。

泛游戏化社会

现在,不仅仅是人,整个社会都开始进入泛游戏化时代,各行各业都开始引入游戏元素。

例如跑步,原本是一件很枯燥的事,可是微信运动、各类健身手机软件、运动手环等的推出,一下子就把跑步变成了一场能够赢分数、赢红包、打卡秀照的游戏。

竞争因素的加入,充分激发了人们的斗志,促使人们对运动的兴趣日渐高涨,慢慢地营造出游戏般轻松又有趣的健身氛围。

不少地方的社会公共设施也开始游戏化。瑞典有个公园的垃圾桶,把垃圾丢进去之后,会发出一声长长的掉落声。一个小小的机关,给丢垃圾这个简单的动作赋予了趣味,也增加了人们扔垃圾进筒的概率。

斯德哥尔摩有个地铁的楼梯上安装了“钢琴键”,人只要一踩上台阶,就会发出钢琴演奏的声音。这一创新吸引乘客都去爬楼梯而非坐电梯,使楼梯的使用率提升了60%。

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行业被游戏化改造。游戏化的设计,将渗透进我们生活更多的方面。泛游戏化社会正是利用了人们偏好游戏的心理特点,喜欢游戏的人、会玩游戏的人、会设计游戏的人,会逐渐成为时代的主导者。

游戏化生存

总而言之,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游戏化社会里,要想玩得转,就必须具备游戏化思维。

游戏化思维有以下几条明显特征:

不太注重结果,单纯享受过程。不过分执着于成败,才能玩得更投入;沉浸式做事,精力高度集中,以达到最好的状态;利用人类本能的征服欲,给自己强大、自信的心理暗示,能更加提高胜算。

为了进入游戏状态,我们可以将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也引入一些游戏化元素。顺应人之天性,建立游戏机制,增强自主兴趣,便能提高动力,达到提升效率的目的。

第一,任务设定。

游戏之所以让人上瘾,关键在于对难度的把控。就像史玉柱所说的,让它恰好能适合我们的挑战欲望。具有一定难度以诱发我们自身的征服欲,又要适度简单提升满足感。

运用到实际中,就是将长远而艰难的目标细化为可行的小目标,将抽象的大目标转换成若干具象的小目标。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每一个目标完成后得到及时的反馈(奖励/积分),从而起到积极的鼓励作用,让人不由自主地长期坚持下来。

如果你计划一年内大幅提高自己在某一领域的知识水平,那么就要将这个庞大又抽象的大目标,细化成具体又可行的小目标,例如每个月读完两本该领域的专业书。这样,一年的艰巨任务就被划分成了十二个小任务,而且每个月都能得到有效反馈,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督促自己继续努力。

第二,奖励设定。

反馈机制如何设计也有讲究。设计一个有趣的规则,把分数、奖励和排行榜等元素都融入进去,让你在枯燥的任务中玩起来。

《把时间当作朋友》的作者李笑来讲过一个故事,他一个朋友准备考托福出国。考托福需要4万的词汇量,分配到他朋友计划的时间里,每天需要背200个单词。

背单词是一件极其枯燥乏味的事,没有强大的意志力很难坚持下来。所以,笑来老师的这位朋友,就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妙趣横生的游戏反馈机制。

他按照考上托福后美国大学给的奖学金数额,平均到每一个单词的收益,大约是20元人民币,于是他就想象着每背一个单词就赚了20元。

他每记住一个单词,就在单词后面写上20,表示自己又赚到了20块钱。每晚睡觉前,一想到这一天挣了4000元就浑身充满了动力。这样,他轻轻松松就背完了4万个单词。

这就是利用游戏中的任务设定与奖励机制的原理。每天给自己一点儿小快乐的正反馈,激励了意志,也增添了趣味,让自己轻而易举地坚持下来。

第三,方式设定。

除了以上两点,我们还可以灵活运用团队协作的游戏方式。利用群体效应,对于不同的任务,建立相关的群体,并在群体内建立一定的规则,从而起到互相监督和促进的作用。

例如当下很火的社群概念,通过成立形形色色的读书群、学习打卡群、实名注册学习,来让网友监督自己。

大部分游戏都不是一个人的战役。同样,在现实生活中,团队合作也是特别常见的工作和学习形式。而一个好的团队合作模式,可以大大增进大家的积极性,也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

举例来说,我们可以设定团队中的具体活动(例如速读、精读、领读),检查方式(例如笔记、分享、打卡),再通过缴纳赌金、设置奖学金、红包、请吃饭等反馈方式,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提高大家的参与度。

然而,游戏虽好,也要酌情。过度游戏化的人容易在游戏情景和现实情景之间发生混淆,变得过度执着,缺乏自控;游戏化太重又会与真实生活形成强大反差,因为真正的人生经常没有奖励,这样的现实,会让人变得迷茫、无所适从。

游戏思维是一把双刃剑,增强趣味的同时,别忘了自我管理。掌握好平衡,辩证地利用,才能将游戏化思维发挥到极致。如果故意放大游戏的内涵而忽视本意以及出发点,就会舍本逐末,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