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灵车漂移

乐读文学 > 都市言情 > 灵车漂移

第73章 铃铛

书籍名:《灵车漂移》    作者:耳朵士


        吃完早饭,方里提议说要出去转转。

        其他人还在大厅里吃饭,他和朱易乘一起,把昨晚住了人的六间屋子挨个检查了一遍。

        这一圈转下来,他就发现只有他们住的那间,窗户纸上被人戳了个洞。

        朱易乘说:现在我信了,这车喜欢给你搞特殊待遇。

        方里:他一点也不喜欢这种特殊待遇好吗。

        朱易乘接着叹息一声:唉,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别闹了,方里在他背上拍了拍,我们去看看那口井。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在井口加个盖子,一来是为了保证水质干净卫生,二来是防止人跌落下去。

        但是这口井,井边空荡荡的什么东西也没有。

        方里俯身看去,朱易乘怕他跌进去特地拽住了他的一只胳膊。

        井很深,里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唯一能感受到的是井里迎面而来的冰冷潮湿的水汽,至少能证明这并不是一口枯井。

        井里有东西吗?朱易乘问。

        看不见。方里答道。

        他问朱易乘:你家不是搞风水的吗,你就没看出哪里有问题?

        朱易乘理直气壮地反驳道:我又不学这个,当然看不出来。

        他俩正扒在井边议论着,就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

        方里直起身子,回头看去,看到的是今天早上跟着小厮过来的那三个家仆中的一个。

        这是个小姑娘,梳着双丫髻,面容清秀可爱。

        她原本是想过来提醒这两位客人离井远一些的,却没想到这两位客人一个比一个好看。

        比先生还要好看一些。

        小姑娘红了脸,提醒的声音也变得细若蚊蝇:客人,先生说了,除了他旁人是不能离这口井太近的。

        朱易乘有些纳闷:为什么?井里难不成还有什么宝贝?

        在他眼里,只有藏了宝贝的地方才不能让外人轻易瞧见。

        小姑娘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她只是在桂楼当丫鬟的,主人吩咐的事情,她只管照做,没有权利过问原因。

        方里的视线始终落在她腰间系着的铃铛上,趁这个机会,他问道:我能看看你的铃铛吗?

        他脸上挂着友好的笑容,语气又很温柔。

        小姑娘点点头,默默将自己的铃铛解下来递了过去。

        这是一颗铜铃,铃铛上刻着古朴的花纹,小巧又别致。

        方里将铃铛翻过来仔细观看,在铃铛圆圆的肚子上看到了两只雕刻出来的眼睛。

        他让朱易乘看了几眼,朱易乘看清铃铛上的图案后微微皱了皱眉,随后跟他交换了一个眼神。

        方里微不可察地点点头,接着面带笑容将铃铛还了回去。

        谢谢,我们会离井远一点的。

        提醒的工作做完了,小姑娘难得遇上这么好说话的客人,心满意足地退了下去。

        她的背影刚消失在弯曲的回廊上,方里就抬起手肘撞了撞身旁的朱易乘,问道:怎么样?

        那铃铛一看就不简单,佩戴起来估计能起到什么作用,但是他对这些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看朱易乘的反应,应该是知道一些的。

        果不其然,朱易乘说道:是虎头铃铛。

        方里回想了一下,那铃铛上的图案,刻的确实是个老虎:有什么作用吗?

        朱易乘道:辟邪的。

        方里唔了一声。

        他记得,这里基本上每个佣人身上都系着这样的铃铛。

        辟邪辟邪,这邪难道就出在这宅子里?

        思来想去,他决定先休息一阵,等赵小彤和余佳曦过来,一起去宅子外面转转。

        现在是晚秋,庭院里有棵需要两人环抱的大树,像是步入中年惨遭脱发折磨的大叔,枝头叶子已经脱落了大半。

        阳光洒在院子里,明亮,但是并不温暖。

        方里找过那个小丫鬟,问能不能换床被褥,却被告知在他们来到宅子上之前,这一带阴雨连绵,所有的被子都有些潮。

        方里干脆自食其力,和朱易乘一起,拖了两把椅子出来,将被褥晾在椅子上晒太阳。

        下午的时候,他们几个背上包,跑到了宅子外面。

        在镇上漫无目的地转悠了一会儿后,赵小彤说自己渴了,于是四人拐进了一家茶馆里。

        茶馆老板见他们面生,便主动上来搭了几句话。

        得知他们是被桂先生请到家里的客人后,茶馆老板面上划过了一丝艳羡。

        他站在边上,像是陷入了某种回忆:真羡慕你们啊,当年谁不想亲耳听一次桂家兄妹的戏文呢。

        方里心中一动:桂家兄妹?

        从昨晚到现在,他们还是头一回知道桂家有一对兄妹。

===第55章===

佣人们张口闭口只提先生,从未有人提起过那位小姐。

        茶馆老板有些诧异:你们不知道桂先生的妹妹?

        方里被朱易乘撞了一下,这才想起来他们是以沉迷桂先生多年,不可自拔的戏迷身份出现在这里的,于是忙含糊着解释道:我对桂先生的家庭了解不多,只是比较喜欢听他的戏文。

        哦茶馆老板像是找到了话头,寻了把椅子过来,在他们桌旁坐下。这事儿啊,在当年可以说是闹得满城风雨。

        当年,差不多就是十年前,桂先生那时候才二十二岁,却已经是这一带最红的角儿。

        桂先生父母双亡,只有一个幼妹,名字叫做阿雯,比他小五岁。

        阿雯也是从小就学唱戏,要说登台唱戏这项本领,跟桂先生比起来也丝毫不逊色。

        只是戏子这一行天生低人一等,桂先生对幼妹十分爱护,渐渐地,便很少阿雯登台了。

        一次两人在台上表演,唱得正是牡丹亭中的幽媾一折,杜丽娘死而复生。

        台下人人都为这场戏拍掌叫好,唯独一个书生打扮的年轻男人在偷偷抹泪。

        阿雯朝那人看去,直直地撞进那人的视线里。

        戏唱完了,观众也散了个干净,书生托小厮给阿雯递了封信,信上附有一段文字,字迹清隽。

        等闲间把一个照人儿昏善,这般形现,那般软绵。忑一片撒花心的红影儿吊将来半天,忑一片撒花心的红影儿吊将来半天。敢是咱梦魂儿厮缠。

        这是牡丹亭里《寻梦》的唱词,杜丽娘情窦初开,在牡丹亭与一书生相爱,醒来后却发现原来是一场梦。

        顺理成章的,阿雯和那书生走到了一起,并且私定了终生。

        然而桂先生并不看好这一对恋人,他阻挠过,阿雯为此和他大吵过一架,两人之间的关系一度陷入冰封状态。

        和传统故事中棒打鸳鸯的剧情大致相同,桂先生和这个妹妹冷战,有一次在气愤之下将她锁在了家中的阁楼之上。

        书生托人送了信给阁楼上的阿雯,心中说他要去考取功名,等他回来就八抬大轿迎娶阿雯。

        于是阿雯等啊等,等啊等,可最终心上人没等来,只等来了书生尚书之女成亲的消息。

        阿雯在悲愤之下,换上了和书生初次相见时身上穿着的杜丽娘的戏服,盖着红盖头,用红绫在阁楼上吊自尽。

        茶馆老板说几句便捧起杯子喝一口茶水,故事讲完的时候杯子里的水也见了底。

        他起身算账去了,留下四人面面相觑。

        朱易乘问:你们有什么想法?

        赵小彤犹豫道:这次副本的鬼怪会不会就是那个上吊死的姑娘?

        朱易乘点点头:我觉得可能性还挺大的。

        这附近的人他们都问过了,有好几个在上个月的时候都去听过桂先生唱戏。

        桂先生是鬼的可能性便小了下去。

        阿雯自杀前特地穿上了杜丽娘的戏服,想来心中对辜负了她的书生多有怨念,死后变成厉鬼也不奇怪。

        话虽如此,方里却总觉得不太对劲。

        真的有这么容易吗?副本这么轻易地就让他们猜到了谁是鬼怪?

        权衡之下,方里在朱易乘问他觉得怎么样的时候摇了摇头。

        我不清楚,我们可以找个时间去后院看看。

        小厮说桂先生在后院静养,不喜欢被人打扰,让他们尽量不要去后院。

        但是不要去,不是不能去。

        风险与收益总是同步的,往往这种加了限制词的地方,总能找到些线索。

        其他几人点头说好,几人喝完茶便离开了茶馆。

        等他们回到宅子,才发现他们居住的院子里已经炸开了锅。

        有人死了,双足被利器砍下,规规矩矩地摆在尸体旁。

        最要命的是,尸体自脖子往上的皮肤,全被完整地剥了下来,就挂在光秃的树枝上,被风吹得左右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