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撩错夫君后

乐读文学 > 都市言情 > 撩错夫君后

第121页

书籍名:《撩错夫君后》    作者:谨鸢


        宋知县闭了闭眼,心里又羞又恨。

        他怎么就着了一个小姑娘的道!

        苏眉正等着他主动来谈条件呢,颔首道好,率先进了马车。她面纱裙摆翩然,那飘飘欲飞的轻盈,易青觉得,这就是菩萨了!

        “三姑娘,您这是在为难我啊。”宋知县坐下后,什么都不说,先叫苦。

        却不想听到那戴着面纱的小姑娘轻笑一声,徐徐道:“宋大人说什么,我不懂。我只知道本朝户籍十年一修,上头的那是黄本,但你们手里有个叫白本的东西,里面有哪些人,宋大人应该比我清楚。”

        “不费吹灰之力的事,只是宋大人一句话的事,何乐而不为?且宋大人今日此举难道不是空手套名誉么?”

        “抓了细作,宋大人与我父亲一块儿报上朝廷,可是要记功的。又立功又得民心,宋大人占尽便宜,我怎么觉得划算极了。”

        宋知县越听越心惊。

        忠义侯这个女儿,先前在家里做客时他不是没见过,因为她总是见人先笑,只当她是个不谙世事的天真姑娘。眼下一幕幕一桩桩,她聪明得实在可怕。

        处处堵了他的退路不说,即便被她算计,还真得服气愿意认栽这一次。

        而她嘴里所谓的黄本白本,其实都是登记户籍所用的册子。

        黄本在京城户部,十年修一回,现在离修籍还有三年的时间。至于白本,是各州县官员手里的户籍本,各处州县就没有不贪图赋税的。

        上缴给朝廷的赋税是按着黄本的定档给赋税,所以黄本上的百姓多为最低一档的赋税,而白本上那就是各州县自己定夺的赋税款项。

        欺上瞒下,颠倒乾坤,全在黄白两本册子上。

        所以即便这里说是东西烧了,但是京城那边易青他们还记录在案,只是之前的知县和富商与州城的官员勾结,骗了这些人的田地,导致脱户。田地虽然易主,但实际这些人还是在此处的县城落着户,占的赋税还是农户那一挡,商人借此法又省了一大笔钱。

        如今要回来,确实就是他想办法改几笔就行。

        宋知县把柄在苏眉手上,强硬不起来,最终只能长叹认栽道:“三姑娘,可这里白本不是我一人说了算,我也得回去跟专管户籍的商量商量。”

        “我知道宋大人肯定可以的。人我就先让送到我父亲那儿,等宋大人改好了,您再来看执刑。”

        苏眉可不跟他打马虎眼,一锤定音。

        宋知县咬咬牙,到底只能是挤出笑,一拱手,下马车去。

        所谓的执行,其实也不是要让那个放火的人死,牢里多的是罪大恶极等处死的,到时他带上把人换出来就行了。

        这个三姑娘,怎么连这些门道都懂,难道是忠义侯给她说的?!

        宋知县这么想着,心里又平衡多了。

        是啊,一个刚及笄的小姑娘,哪里来那么厉害的手段,多半是忠义侯觉得流民不得安排,迟早要乱。一乱就得出兵镇压,有损名声,所以才出手。

        宋知县想到这儿,又是长叹一声。不管是谁,给流民重新发放户籍文书已经是铁板钉钉上的事,他还得另外想一番说辞去忽悠州城的大人们。

        就说堵不如疏,让他们重新落户反倒踏实可控,左右贱民起不了风浪。

        宋知县下马车来时,易青和温田都还站在一边,城门外乌泱泱跪了一地,他头疼得很,语速极快地和两人道:“你们的事,本官会办好,办好之前,你们还是得在城外……”

        “我会让一队护卫带够三日的米粮到城外去,助你们度过这三日。到时宋大人也可以直接在外边就搭棚现场办差。”苏眉的声音忽然从马车内传出。

        宋知县脸更黑了。

        这里少说几百人,给他三天时间,光是户籍文书填名字都要填断手!

        可他能说不么,不能!

        “姑娘真是个大善人,县衙这三日也会开仓运些粮食……”宋知县真是要咬碎牙,不得不再亏本一回,不能让苏眉把好名声全给揽了。

        得饶人处且饶人,苏眉知道物极必反,见好就收,闻言很知足,让把放火的绑上,留下一队人马自己先行回宅子。

        不必大动干戈流民户籍解决,就是最好的局面。

        虽然宋知县可恨,但她也不是刑部的大人,没办法将人直接弄倒。且先这样吧,终有一日,这样鱼肉百姓,助纣为虐的贪官,会被送进大牢的!

        事情办得比她预估的还顺利,苏眉心情十分不错。

        回到宅子,她让人把自己先前就掏私房买的米粮给运到城外,才到书房想着怎么给林以安回信。

        窗外的几株芭蕉刚植过来不久,叶尖有些枯黄,被太阳一晒,更显得蔫蔫的。

        她盯着没精打采的芭蕉看了片刻,就想起宋知县那被打掉牙齿吞下肚的憋屈样子,扑哧一笑,先把今天的事在信里说了。

        今日她这个计中计受林以安不少启发,在信还特意把他一通夸,一边写一边想象他收到信高兴翘嘴角的模样。

        此事写完,便是恼人的苏沁,但朝廷的事她不多懂,更何况涉及到皇子夺嫡,她唯有在信中写明父亲对此事的态度。

        她父亲虽然多的没说,可杜氏似乎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此事父兄都知道,是她猜不透罢了。

        林以安再收到信时,太子已经被皇帝狠狠斥责,顺带夺了他手里上回南巡后要兼顾的两项工部项目,几乎把他在工部的实权架空了一半。

        柳四为此气得顾不上犯上,在他跟前骂了皇帝好几句。

        然,只要是人就会有偏颇,只是皇帝针对嫡子,是出于害怕自己被赶下帝位。当年皇帝登基不易,越是不容易,才会产生一种更可怕的执着。只要觉得那个人对自己有丁点的威胁,就恨不得处之而后快。

        为此他倒觉得太子只要不是被逼得太狠,往后退退观猴斗也可,而且太子大婚在即,一切等顺利大婚再看局势。

        至于苏沁,自打出事后,她地位不降反增,连皇帝都抬举她,让人送去补身子的药材时还直言说往后为豫王开枝散叶,他重重有赏。

        这个赏,分明就是许侧妃位置了。

        可见皇帝为她给打压太子贡献一份力有多高兴。

        他把此事同样告诉苏眉,末了让她不要太过操心,还为她在边陲为流民做的事感到自豪骄傲。

        调侃说希望她早日能成为自己的贤内助。

        苏眉再收到信,为贤内助三字高兴得在床上打滚,而林以安还说那些流民如若有愿意离开家乡的,他商行缺人,可以雇佣他们帮忙跑商。

        宋知县早已经按照约定把户籍文书重新办好发给每一个人,他们现在办个路引就能够自由来去各州府,若是愿意去倒也是个双赢。

        于是苏眉便把易青温田找来,问他们的意见。

        两人自然信得过她,听说是一个和善的商人,回去边跟众人都说了。

        现在他们都在帮着军营种地,居住的地方都是木棚,实在是人多唯有军营外一片山地待开发,是忠义侯能做主的,忠义侯为了收容这些人又不至于坐吃山空,已经尽了最大努力。

        不少人都在县城找活计干,因为战乱,也不好找活,还是过得十分贫苦。

        如今得个机会,年轻力壮的,便提出要过去。

        何况林以安还许诺他们一路的开销都可以用往后工钱抵,如此一来更多人愿意往外去。

        事情安排妥当,两人一来一回的通信,竟然转眼年关将近,不过月余。

        忠义侯为了攻下敌方那座城池,已经谋划几个月,近日就是关键,苏眉不放心回京城过年,早早就去信告知林以安。

        林以安在暗中备考,只等明年开科,得知她不能回京来,看着信沉默了良久。

        苏眉留在边陲过年,自然不会再让宅子变得冷清,她早早就备年货,忙忙碌碌的就那么到了年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