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不怯场:与众人沟通艺术

乐读文学 > 哲学心理 > 不怯场:与众人沟通艺术

声音洪亮,方能展现自信

书籍名:《不怯场:与众人沟通艺术》    作者:译夫



语言不仅仅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说话风格也能反映一个人的魅力和性格特点。现代社会,很多人参与人际交流也都代表了一定团体的利益,也就免不了面对众人的语言交际活动,这其中就包括演讲。任何一个成功的领导者,都具备出色的演说能力,这也是口才的重要显现。

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所以,构成演讲的一大重要要素就是——面对众人说话。而衡量一个人演讲是否到位,关键问题还在于其心理素质是否过硬,而展现在听众面前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说话声音,估计任何出色的演讲者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在初次演讲时,会因为紧张而不敢大声说话,甚至说话语无伦次。这些人之所以能成功,也并不是因为他们在多次的演说中都能消除紧张,而是因为他们善于把紧张的程度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试想,如果一人连基本的心理调节都不能做到,又谈何说服听众呢?

生活中的人们,在演说中出现一些负面心理也是在所难免的,但如果你能在演说中做好心理调节,和法拉第一样做到“目中无人,心中有人”,把注意力集中到演讲的要点上,就能在增强自信、自我放松的同时,以洪亮的声音吸引听众,赢得听众掌声。

一般来说,一个人音色是否洪亮,是由两个要素决定的:

1.音量

音量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一些人在与人说话的时候,控制不好自己的音量,造成了两种极端,一种是音量过大,会造成身体消耗大,又不能恰当地表明自己的含义;另一种是音量太小,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也不容易让听者听清含义。

正是因为有以上两种情况的出现,音量的把握为此也需要一定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几点:

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场合下,音量都要适中;

要遵循一个原则,讲话时要让听众毫不费力地听清,因此,如果空间大、人数多,可适当提高你的音量;

要根据说话的氛围和情感基调来确定你的音量;

根据朗诵内容的长短来确定音量的大小。一般来说,朗诵内容较短,音量可以稍大,如果内容较长,音量可以稍小。这样做的好处是保护自己的嗓音,因为长时间大声说话会使嗓音嘶哑。

2.音高

在了解音高这一含义之前,先需要了解音域,它指的是某乐器是指某一乐器或人声所能发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间的范围。音高,则是指人讲话时所使用的音域。

人的发声体是声带,每个人的声带条件是不同的,因此,发音技巧不同,音域不同,音高也就不同。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音高也是可以把握好的,尤其是在起音的时候,不应太高或者太低,起音太高或太低,会给后面的朗诵带来困难,或者高的朗诵下不去,或者低的听不清楚。一旦不小心出现了起音偏高或偏低则应及时进行调整。

总之,说话时,让震动在口腔、鼻腔甚至胸腔得到共鸣、放大,自己的声音才会饱满、圆润、高扬。

对于演讲者来说,自信心尤为重要,而演讲者的自信一般体现在说话的音量上,一个说话掷地有声、不卑不亢的人,才能清晰、准确地传达出自己的观点,才能让听众接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