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超级记忆:10倍速轻松学习

乐读文学 > 文学理论 > 超级记忆:10倍速轻松学习

3.诗词记忆六大法

书籍名:《超级记忆:10倍速轻松学习》    作者:卢龙斌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最早的诗集《诗经》作为古代诗歌开端,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辞风行一时,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之后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汇聚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底蕴。

“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一首好诗就是一位良师益友。有百首诗词在腹中,就不再担心胸无点墨,可以随时随地信手拈来。

登高望远不只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还可以有“五老峰巅望,天涯在目前”,或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瀑布浩然而下,不只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还有“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或是“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清晨漫步,绿草茵茵,不只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和“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还有“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或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细雨微风,不只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还有“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或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花开花谢,不只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还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或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离别时候,不只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还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或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几千年来数不清的诗词,几乎描述了世间的万事万物,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背诵古诗词的好处非常多。

第一,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古诗词大多短小精悍,意境盎然,情感丰富。记忆之中,体会诗词意境,领悟蕴含的诗外之意,需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去补充和领悟,把大脑中体会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创造出诗词中的画面,甚至一个全新的意境,发展出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

第二,增强记忆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大量的诗词记忆,提升记忆能力,大脑用进废退,少年儿童处于记忆最佳时期,这时候的记忆相对容易。而且诗词蕴藏着很多故事哲理,可以模拟诗词场景,寓教于乐,培养学习和记忆的乐趣与兴趣。

第三,提高审美和领悟能力。诗词中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表达多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诗中有理”,不乏诸多为人处事的哲理和爱国励志的精髓,对于读者的启迪、情感熏陶、品德提升、人格塑造,有着很好的效果。

第四,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在大量记忆之后,看到花草树木、虫鸟鱼兽等都能够把相应的诗词名句脱口而出;写作演讲也能够引用上经典诗词,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学习古诗词有如此多的好处,我们如何能够快速记忆?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先意后记”。就是先意会后记忆,使用绘图方式,图文并茂,启用左右脑同时快速记忆。下面我们选取几首诗词进行讲解。

一、想象法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记忆

小学课文本身的配图非常丰富,很好地表达了诗词的意境,可以直接对着图画记忆。

根据每句诗的关键词,进行图像想象。

日照到香炉,升起了紫烟。诗人仰头遥看瀑布挂在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之上落下。

把每个景物的描写在脑海里一个个清晰地显示出来,配合熟读几遍,就可以背诵下来了,而且遇到此情此景就很容易有感而发。

作业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记忆

建议直接根据图片描绘记忆即可。

二、串联法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译文

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在莲叶的东边游戏,鱼在莲叶的西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南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北边游戏。

记忆

这首诗很精简,而且重复很多,非常容易记忆,直接就是一幅在江南水乡采莲的画面,莲叶梯田一样一片片,下面鱼儿在莲叶的中间和东西南北嬉戏(后五句都是鱼戏莲叶,所以提取“间、东、西、南、北”串联记忆即可)。

作业

鹊巢

节选自《诗经》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译文

喜鹊筑巢在树上,

布谷飞来就居住。

姑娘就要出嫁了,

百辆大车来迎她。

喜鹊筑巢在树上,

布谷飞来占有它。

姑娘就要出嫁了,

百辆大车护送她。

喜鹊筑巢在树上,

布谷飞来占满它。

姑娘就要出嫁了,

百辆大车迎娶她。

记忆

这首词同样使用了排比重复句式,维鹊有巢,维鸠×之。之子于归,百两×之。也就是每一行诗仅有两个字不同,因此同样可以化繁为简,记忆第一行之后只要记住后面两行的4个不同的字“方、将、盈、成”即可。

三、绘图法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飘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路转过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记忆

这首诗的景物描写非常丰富,意境鲜明,可以直接画出来,顺便锻炼绘画能力。为了提高效率,多采用简笔画,寥寥数笔就可以画完。喜欢绘画的同学可以选择丰富的水彩笔等,看起来更美观漂亮。以下绘图仅供参考,建议自己动手画。

作业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

黄四娘家花儿茂盛得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四、谐音法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宋)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译文

离别后不知你的行程远近,进入眼帘的都是凄凉景象,生出几多烦闷!你越走越远,渐渐断了书信;水面宽阔,鱼儿深藏,到何处去寻问你的音讯?

深夜里大风吹得竹林敲击着凉秋的声韵,千万片竹叶千万种声响都充满着怨恨。故意斜倚着单枕想到梦中将你寻觅,可惜梦没有做成,灯芯也化为灰烬。

记忆说明

这首诗以抒情为主,景物的描写相对较少,如果直接根据诗词描写,进行图像记忆,就相对困难。对于已经有上百首诗词记忆基础的朋友来说,直接记忆应该也很快,然而对于记忆量较少的同学来说就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可以对原诗词进行形象转换,一般以谐音为主,转换为图像场景再来记忆就快很多。

记忆转换

鳖后不知君远近,吃木七两多少门。

渐行渐远见五叔,水阔鱼沉喝醋闻。

夜深风竹敲蚯蚓,万叶千声皆是痕。

古鸡单枕梦中寻,梦游不成灯油尽。

记忆讲解

想象《木兰花》下鳖后不知道君子的远近,吃了木头七两坏了多少门。

它将行渐远见到五叔,钻进水里鱼吓得沉下去喝了醋闻了闻。

夜深凤吹倒竹子敲打到蚯蚓,竹子万叶割的蚯蚓千声惨叫皆是伤痕。

古老的鸡单枕着做梦寻找蚯蚓,梦游都不成功,灯油都燃尽了。

经过转换之后记忆起来相对容易,但是需要注意一些要点:

(1)转换之后严重破坏了原诗词的意境和原意,不符合我们学以致用的原则,好处是练习了转换想象能力,甚至可以模仿出一首不错的打油诗。

(2)复原比较麻烦,容易写错别字。因此,在记忆完成后需要进行默写对比,保证回忆出来的每个字都是完全正确的,否则得不偿失。

(3)使用谐音转换记忆完成后一定要理解诗词的原意,深入体会意境和表达的含义。

作业

终南别业/初至山中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译文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五、定桩法

溪居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译文

长久被官职所缚不得自由,有幸这次被贬谪来到南夷。

闲时常常与农田菜圃为邻,偶然间像个隐居山中的人。

清晨我去耕作翻除带露杂草,傍晚乘船沿着溪石哗哗前进。

独往独来碰不到那庸俗之辈,仰望楚天的碧空而高歌自娱。

使用地点桩辅助记忆,对于比较长或者难理解的诗词特别推荐。地点桩的好处是把长篇的内容进行分段记忆,减小每部分的记忆量,记忆起来更加轻松。就像一根火腿肠,一口吞不下去,一节一节地吃就很方便。而不好的地方就是分段之后减少了对整体的把握,因此后续要加强对整首诗词进行上下衔接和理解。使用地点桩的记忆方法有两种。

比如使用熟悉的桩子:1.大门,2.椅子,3.桌子,4.电视。

记忆方案一,直接使用地点桩和每一句直接进行串联记忆。

1.大门下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2.椅子上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3.桌子下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4.花瓶边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记忆方案二,把诗句中抽象或者难以理解的词汇进行形象转换后再和地点桩进行串联记忆。(仅供参考,不推荐使用)

1.大门下九尾狐沾住很累,幸得此行往南移折。

2.椅子上的线衣里是农家葡萄架上的铃铛,还有藕丝送给山林里的客人。

3.桌子下用脚跟踢翻露出来的草,叶子绑向小溪里的石头。

4.在花瓶边来往不逢人,长歌出天币。

作业

归园田居(其一)

(东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

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六、导图法

题画

(清)袁枚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译文

村落村落傍晚天还很晴,桃花倒映在水显得更加鲜艳。

牧童到了什么地方去?牛背上一只鸥睡着了。

导图法绘制

导图法记忆

(1)根据诗词的句子数量,确定分支数量;

(2)提炼每个句子的关键词,适当地进行图像转换和绘制;

(3)看图复原每句诗词,脱离导图背诵下来。

4.文章速记的万能方法

记忆文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非难事,然而想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速,就很难想到什么好办法。本节介绍的记忆文章的万能方法,同样适用于古诗词、现代文、文言文、国学经典、英语课文等内容。

例1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万能速记法:

第一步:提炼关键词,抄写出来: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草间,云霄,泥墙根,断砖,蜈蚣,斑蝥,脊梁,后窍,烟雾

第二步:只看关键词复原课文的每一句。

第三步:对关键词尽量遵从原文进行故事串联记忆,或者直接不看关键词全篇背诵。

例如本文记忆:按照上述关键词进行串联故事快速记忆,想象自己在故事画面当中。

想象自己,从碧绿的菜畦,走过光滑的石井栏,爬上高大的皂荚树,摘下紫红的桑椹;抓住鸣蝉在树叶里长吟,丢下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吓到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接下来仅用关键词简化记忆,再熟读复原全文)跑到泥墙根一带,翻开断砖,遇见蜈蚣;还有斑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例2《庐山的云雾》

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现代文和各类文章记忆的方法一般有几个要点:

(1)首先快速阅读,大概了解文章内容是否具备比较好的图像和场景,比如本文是以云雾为主题,因此情景画面感很强,可以直接通过想象,把首尾的关键词用谐音进行串联记忆即可。

想象自己来到景色秀丽的庐山(都是“有”精简掉),(爬上)高峰,(滚下)幽谷,(被)瀑布冲下溪流,(流向)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另外如果文章比较长或者内容都比较抽象,特别是文言文和国学经典等内容,则需要进行适当的形象转换,再用定桩法和想象联想进行记忆。

(2)运用思维导图加强理解和记忆。将文章绘制成思维导图,在制作导图的过程加深理解和记忆,适合想象力比较弱的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