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性别的历史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性别的历史

第八章 性心理

书籍名:《性别的历史》    作者:Matt Ridley



没有女人,就没有哭喊。

——马利

麻烦,女人们的麻烦,

我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

从卡拉马祖到堪察加半岛,

女人的麻烦都来自男人。

——奥格登·纳什(Ogden  Nash)和库尔特·威尔(Kurt  Weill)

松林田鼠是一种实行一夫一妻制的老鼠。雄性帮助雌性照看幼鼠。雄性和雌性有相似的大脑,特别的是,它们脑中的海马体的大小也基本相同。若把它们分别放入迷宫里,雌性和雄性就会表现出相同的走出迷宫的能力。草甸田鼠的故事就完全不同了。首先,它们是一夫多妻制动物,雄性草甸田鼠要到那些四散的洞里去跟不同的配偶相会,因此它们每天的外出时间远远超过了雌性。雄性草甸田鼠的海马体比雌性的大很多,更擅长在迷宫中寻找出口和记忆路径。它们的大脑在空间测试中也更胜一筹。

像草甸田鼠一样,男人在空间测试中也比女人表现得更好。当被问及从不同角度观察的两个物体是否具有相同的形状,或者判断不同形状的水杯中水量是否相等等任何有关空间判断的问题时,男人一般都比女人完成得出色。如此看来,在很多物种中,一夫多妻制和空间技能似乎是并行的。



平等还是相同


一种说法认为,男人和女人有不同的体型是进化的结果。女人身体的进化是为了更适合生养孩子和采集食物,男人身体的进化则是为在等级制度中向上提升地位、为女人和家庭及食物而战。

另一种说法是男人和女人的思维是不同的,这种差异也不可避免地来自进化。女人的思维经过演化,适合生养子女和采集果蔬。男性的思维则适合男性间的斗争,争夺女人和为家庭争夺食物。

第一种说法听起来有些陈腐乏味,而第二种说法又颇有些煽动性。男人和女人各自进化出不同的思维,这种提法让每位社会科学家和持“政治正确”立场的个体都深恶痛绝。但是我相信它是正确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它在逻辑上是毋庸置疑的。就像前两章证明的那样,在长时间的进化过程中,男人和女人都各自面临着不同的进化压力,所以那些成功进化的人,由大脑支配的行为很好地适应了这些压力。第二,其证据也是铺天盖地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让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开始深入探索男女大脑的不同,虽然他们并不情愿这么做。他们探索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这种差异是不存在的,然而实验和调查的结果,却是再三发现大量的证据证实这种区别的存在。但男女并不是完全不同,实际上,两性之间有很多相同点。习俗上关于男女不同的说法都只不过是一种口头上的性别偏见,男女的特征中其实存在了大量的重叠部分。比如,虽然从一般意义上,我们说男人普遍比女人个子高,但是在一群人中最高的女人往往比最矮的男人高。同理,女性大多数在感性认知方面比男性敏感,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有些女人比某些感性的男人还迟钝。男女的思维差异已经是公认的事实。

进化上的不同被定义为“基因”的不同,关于男女思维不同是由基因决定的观点似乎为性别歧视做出了辩解,因此现代思想不能接受此观点并且表示排斥。如果性别歧视获得了科学上的支持,那么我们如何建立平等的社会呢?历史证明,如果承认男人和女人之间存在1英寸的差异,男人们就会把它夸大为1英里。在维多利亚时代,人们认为男人和女人差异太大,女人不应该享有投票的权利;18世纪时,人们认为女性完全没有推理的能力。

这些担心都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过去人们对于性别差异的夸大而完全否认它的存在。即使我们希望否认差异的存在,也并没有先验的理由可以假设男人和女人的思维完全一致,这个希望也是徒劳的。差异并不等于不平等。男孩儿对枪感兴趣,女孩儿对布娃娃感兴趣,这也许和生活环境有一定关系,也许与遗传基因有关,但是这两者没有优劣之分。就像人类学家梅尔文·康纳(Melvin  Konner)说的那样:

男人比女人更暴力,女人比男人对婴儿和孩子更有耐心和爱心。虽然这早已是陈词滥调,但事实总是如此。

如果男人和女人在心理状态上有差异,那么我们假装它们不存在难道就是所谓的公平吗?如果男孩儿比女孩儿更有竞争性,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女孩和男孩分开来教育会更好呢?有证据表明从女子学校毕业的女孩儿们的确毕业以后成功概率更高。忽视性别差异的教育也许是不公平的教育。

换句话说,面对两性差异的确凿证据,却依然假设两性有相同的思维和面对两性心智相同的证据、坚持两性不同一样,是不公平的。我们一直认为举证责任在那些认为两性存在先天心理差异的人。也许,我们错了。



男人和读图能力


我们需要先查看一下这些证据。我们认为进化会导致男女思维的不同,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男人和女人都是哺乳动物,所有的哺乳动物在行为上都体现了性别差异。就像达尔文说的那样:“没有人会否认公牛和母牛、公猪和母猪、公马和母马之间的区别。”第二,男人和女人都是从猿类进化来的,所有猿类当中的雄性都会为了寻求交配的机会对其他雄性显示出攻击性,而雌性都会悉心照料自己的孩子。第三,男人和女人都是人类,人类有不同于其他哺乳动物的特质,即性别分工。雌雄黑猩猩寻找相同的食物来源,而男人和女人在农业社会以前,就以不同的方式寻觅和积累食物。男人所寻找的食物来源一般都是移动的、远距离的,并且是不可预见的(通常是肉类);而女人因为带着孩子,一般食物来源都是静止的、近距离的,并且是可预测的(通常是植物类)。

换言之,区别于具有较少性别差异的猿类,从猿进化而来的人类,更加深化了它们原有的不同,拥有了更多的性别差异。事实上,人类也许是哺乳类动物中两性劳动分工和思维方式差异最大的。人类的性别分工是两性差异形成的另一个原因,这也削弱了男性养育子女的效果。

在两性思维的众多差异之中,有四个特点在心理测试中是最为突出的,它们具有重复性,真实性和持久性。第一,女孩在语言测试中表现得更好;第二,男孩更擅长数学;第三,男孩更具有进攻性;第四,男孩在一些视觉—空间测试中表现较好。笼统地讲,男人擅长读地图,女人擅长判断别人的心情和性格。(有趣的是,男同性恋比男异性恋在某些方面更接近女人。)

视觉—空间测试案例非常令人感兴趣,因为这曾被用来证明男性倾向于多偶的天性,例如本章开头老鼠的例子。粗略地说,就是一夫多妻制的老鼠需要知道怎样从一个妻子的住所去另一个妻子的住所的路径。很多一夫多妻制的动物都是这样,其中包括人类的近亲——猩猩,雄性猩猩经常往返于几个配偶的领地之间。当人们被要求在心里旋转图表的方位,再辨别是否与另外一个图表相同时,只有1/4女人的回答与男人的平均水平相当。这种差异在童年成长时期就逐渐显现。心理旋转能力是读取地图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是如果说因为这样我们就认为男人天生就是一夫多妻制的动物(因为老鼠就是如此),就证据不足了。

另外,在某些空间任务中,女人表现得比男人出色。多伦多约克大学的欧文·西尔弗曼(Irwin  Silverman)和马里昂·伊尔斯(Marion  Eals)解释男性在心理旋转测试中的技能也许和一夫多妻制的雄性老鼠往返不同配偶住所没有交集,而是更多地展现了人类的历史。在更新世时期,几百万年甚至更久以前,早期人类还在非洲狩猎、采集的时候,男人就是猎手。所以男人需要更好的空间技能使他们准确地把武器投向运动中的猎物,制造工具,并且在长途跋涉之后找到返回部落营地的路等。

这些都是传统的观点,但令西尔弗曼和伊尔斯困惑的是,什么样的特殊空间技能是女人采集非常需要而男人却不需要的呢?他们认为,女人需要更强的观察能力去发现树根、蘑菇、浆果和幼苗,还需要记住沿途的路标,才能找到所寻找的地点。为此,西尔弗曼和伊尔斯做了一系列的实验,他们要求学生们记住一幅画面上的所有事物,然后再把它们回忆出来,或者在一间房间里坐3分钟,然后回忆在房间的什么地方都有什么东西。在每一个物体记忆或位置记忆的测试中,60%~70%的女人比男人表现出色。所以人们经常会开玩笑说男人只要在家里丢了东西,就必须要问妻子它们在哪里。这种差异始于青春期左右,同样在这个时期女性的社交和语言能力也逐渐开始超越男性。

当一家人开车迷失了方向的时候,女人希望停下来去问路,而男人经常会坚持试图从地图或者路标上找出线索。这些普遍的说法肯定还是有一些真实性,而且与我们所知道的性别差异也存在着不谋而合的地方。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停下来问路就等于承认了失败,注重身份的男人愿意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它发生。而对于女人来说,这再寻常不过了,同时也可以发挥她在社交方面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