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性别的历史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性别的历史

选择

书籍名:《性别的历史》    作者:Matt Ridley



达尔文的一个比较令人费解的理论是,动物在选择伴侣的时候会像马匹育种员一样,不断地挑选某些类型,从而改良品种。这就是在达尔文死后人们长期忽略,直到最近才重新提起的“性选择”学说,其主要结论是动物的终极目的不仅是生存,还包括繁衍。当繁衍与生存相冲突的时候,生存常退居二线。例如,鲑鱼为了养育后代会不吃不喝,甚至饿死。对于有性别的物种来说,繁衍的过程是寻找合适的伴侣,并劝说对方分享它的基因。繁衍的重要性导致了一些生理变化以及心理变化。简单说,一切对繁衍有利的变化都会被保留下来,甚至不惜以性命为代价。

性选择就像自然选择一样,塑造出的外在变化都带有目的性的“设计”。例如,雄鹿的犄角是为了在战场上与情敌搏斗,雄孔雀的尾巴吸引了雌孔雀的目光,而男人强大的内心是为了在赢得女人心的路上能够克服一切障碍,哪怕有性命之忧。男人的睾丸激素是他们散发雄性魅力的灵丹妙药,却也同时增加了他们感染疾病的概率。男人竞争的本性就是“性选择”的结果,那些在进化过程中更加强壮有力的男人,才能够在争夺性伴侣的斗争中存活下来,并且留下后代。女人则倾向于规避险境,因为那势必会让自己的孩子遭遇危险。同样的道理,女人的美丽和她们的生育潜力也是息息相关的(美丽代表着年轻和健康,与衰老相反,是具有较好的生育能力的外在特征)。综上所述,男人的心理条件和女人的生理外表都是性选择的结果。男性塑造了女性,女性也塑造了男性。女性身材婀娜多姿,因为男性喜欢这样的女性;男性生来好斗,有进取心,因为女性喜欢这样的男性(或者因为在争夺女人的争斗中,骁勇善战的男人更容易成功)。为此,本书做出了一个令人咋舌的结论,那就是今天人类的智慧是性选择的结果,而非自然选择的结果。因为大多数人类进化学家相信,脑部的发达有助于繁衍的成功。聪明的大脑可以帮助男人在性选择过程中战胜情敌(女人也是这样)。也可以认为,聪慧的头脑最开始就是为了吸引异性、向异性求爱而产生的。

发现和描写人性,同时研究人性和其他动物本性的区别与任何其他科学研究一样有趣,它就像研究基因、原子和宇宙的起源一样重要。然而科学界却总是对这个问题躲躲闪闪,这样一来,研究人类“性”问题的,成了诸如释迦牟尼或者莎士比亚之类的人,他们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哲学家。生物学家们总是在动物的圈子里面转悠,那些试图跨出圈子的人——就像1975年写《社会生物学》的哈佛大学的爱德华·威尔森(Edward  Wilson)——会被诽谤成有政治企图。与此同时,人类学家们宣称,人类的研究和动物学没有关系,人类特质具有普遍性根本是无稽之谈。结果,科学家们虽然成功地揭开了宇宙大爆炸和DNA之谜,却在回答哲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所谓的最重大的问题——人性为什么会是这样——时显得力不从心。

————————————————————

(1)  直立人(Homo  Erectus),距今180—20万年生活在非洲、欧洲和亚洲的古人类。1929年北京周口店发现的猿人化石就属于直立人,俗称“北京人”。而当今地球上的全体人类都属于智人(Homo  Sapiens)的后代。直立人与智人在生物学分类中同属不同种,是“人属”下的两个不同“种”。——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