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

乐读文学 > 文学理论 > 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

理解力的池子有多大,就能够读懂多难的书

书籍名:《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    作者:樊登



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经常能在各种微信公众号上看到这样的文章:《我是如何做到一年读300本书的》《怎样才能做到一天读一本书》等。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竟成了一种竞赛。在盲目看中数量的同时,我们经常也会听到另一种感叹:“听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实际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从知识到能力会有一个界限,这是一个奇怪的分割。量变势必会产生质变,但前提是在这个过程中,你是不断进步的。

如果每本书的知识不能通过有效的途径转变为能力,再多的量也是一种沉没的时间成本。最重要的不是读书数量,而是真正把一本书读懂、吃透。大多数人在阅读的时候,或许不认为存在什么看不懂的词句,但是你真的读懂了吗?

如何让自己真正读懂一本书呢?

曾国藩说过,读书相当于攻城略地。下面我就为你介绍一些帮你打下据点的攻略。

怎样才能够快速阅读并抓住重点?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你的理解力的池子有多大,你就能够读懂多难的书。

这个理解力的池子包括什么?我认为我的池子里大概包含7个部分。



1.经济学知识


经济学的基础思维是当代人一定要掌握的。

你有没有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你有没有系统地学过经济学?你有没有学过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假如你完全没有经济学的思维方式,那么当你读的书里出现经济学原理的时候,你就会感觉自己一窍不通。

我曾经见过一个人民大学的高才生,在我们公司当实习生的时候,特别苦恼地拿着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著作说他完全看不懂。我便问他有哪里看不懂。他说有一条曲线看不懂。后来我才知道,他不是看不懂经济学,而是他不懂微积分。

如果你没有学习过微积分,想要把经济学搞明白就会遇到困难。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没有读过经济学理论,那么当你看到别人在论述相关概念的过程中,涉及很多经济学名词的时候,你就会觉得理解起来很困难,每个词你可能都要想半天,阅读速度自然就比较慢。

经济学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前几年,北京的机场高速要停止收费,有一些经济学家站出来反对,很多老百姓不理解,便责怪经济学家。

如果你到新加坡去,会发现当地马路上直接就有收费的仪器。只要你想走快速道路,交足够多的钱,就可以保证让你走有一条完全不堵车的道。虽然价格非常贵,但这就是经济学的方法。经济学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最近读到的最好的书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它彻底把经济学的原理讲明白了。而且不管是学文科的还是学理科的,基本上都可以读得懂。这本书中没有出现特别多的公式,都是案例和故事,叙述手法平易近人,使我对经济学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



2.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知识是了解人类动机的不二法门。

你会发现,我们现在讲书的时候,大量的主题是跟心理学相关的。我们给别人讲怎么处理好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社会关系,它背后都是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科学的心理学能够进入生理层面,从大脑的结构入手,研究神经递质,根据神经递质分泌的不同,带来行为方式的改变,然后能够依此长期跟踪一个群体的行为。

凡是能够用到科学的实验、数据和长期的观测来证明的观点,在我看来,都是具备可以参考的意义和价值的。所以,如果你有一些心理学的基础,你在选书、讲书的时候,就更容易理解它背后的原理和动机。

有一本书我觉得很有意思,叫作《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要知道,心理学当中有很多伪心理学,这本书把所有在心理学研究的过程当中真正有研究意义的那些研究罗列了出来。

阅读心理学书籍的门槛并不高,心理学书籍往往都是面向大众的,都是希望成为畅销书的,所以只要你愿意读,一本本地读下去就好了。



3.国学常识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读些国学常识。

在这里,我把中国古代的经典作品统称为国学。为什么我认为国学很重要呢?我们是中国人,我们需要建立文化自信,我们得了解自己是怎么来的,得了解为什么中国文化跟西方文化不一样。

今天看来,中国文化的确有它的优越性。我们国家这么多年始终没有分裂,我们是统一在一起的。而且中国人的中庸态度,使得我们没有出现像西方社会那么多的极端事件,这都是中国的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

读这些国学典籍,其实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认可西方的东西。反过来,你会发现,读了中国的典籍之后,你更容易甄别和理解西方的东西。

假如你脑海当中完全没有《论语》《道德经》,你去读西方典籍的时候,你就只能理解西方的那个层面,你就只能知道《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但实际上,你没发现那本书的背后就是《论语》。就是《论语》所讲的“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所以我认为,大家如果不了解一些中国古代的典籍,是有点可惜的。这里边最核心的就是《论语》  《道德经》  《庄子》《孟子》,把孔子、老子、庄子、孟子的四本书搞明白就够。如果你还有兴趣的话,可以读《荀子》  《孙子兵法》  《韩非子》《墨子》,作为前四本书的延续和扩展。

我相信很多人连前四本书都没读过,所以要先把这四本书硬着头皮读下来。一开始可以选择那些带现代翻译的版本,对照着读,而且尽量多读些不同的版本。因为解释不一样,很多的说法、断句都不同,所以我们需要把很多版本集合在一起对照来读。



4.管理学知识


我认为管理学是一门发展得特别快的学科,现在还有必要看孔茨的管理学吗?其实未必。

管理学是处理当代人际关系的一门学科,所以它背后隐含的其实是领导力。就是假如你只有前面的那些国学、经济学、心理学知识,你怎么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几乎人人都会在某一时刻陷入人际关系的痛苦当中。比如,不会带团队,不会向上管理,不会汇报工作,不会处理工作中的人际问题。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学习一些基础的理论,比如怎么去塑造共同的愿景;怎么通过沟通来开阔我们的沟通视野;怎么被人尊敬和信任;怎么给别人做反馈;怎么表扬;怎么批评;遇到别人情绪不好的时候,怎么舒缓对方的情绪。

学习管理学知识时,我觉得不需要读特别老的书,读最新的就好,像《非暴力沟通》《关键对话》《掌控谈话》《可复制的领导力》就是很好的书。

这都是很有效的、能够帮助我们掌控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书。如果一个讲书的人自己本身不具备这个能力,那他传达出来的东西就很难具有说服力。



5.逻辑学知识


读一点关于逻辑的书,在遇到问题时,你就能知道怎么去论证,怎么进行有效论证,怎么有效地提问,怎么去看逻辑推理上的漏洞。

这部分内容在“讲书的五种必备能力”一节也提及了,可以回顾。



6.哲学知识


哲学可使人开阔眼界,提升认知层次。

假如你作为一个知识的传播者,每天脑子里想到的都是日常生活的鸡毛蒜皮,那你很难给别人带来更高层次的启发。

读了很多的哲学书以后,你才能超脱于现状。你所关注的问题太小,是因为你没有看到更高层次的那个问题。所以,这只能通过哲学来解决。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些是哲学的终极问题。

要了解清楚哲学的终极问题,你首先得了解清楚哲学当中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有哪些人?柏拉图、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维特根斯坦、萨特、海德格尔等。

我讲过的《生活的哲学》,其实就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它让我们看到哲学给生活带来的改变。你想要下功夫的话,历史上有那么多了不起的哲学家,你可以读一读他们的书。

哲学与其他学科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大量的哲学观点就是在哲学史当中体现的。所以有人说过,哲学就是哲学史。但是哲学也可以被当作一门技术、一种工具。例如,分析哲学时,你并不需要知道康德是怎么说的,你也不需要知道黑格尔是怎么说的,你只需要通过哲学分析的方法,一步步地分析问题。所以它既有技术的层面,也有理论史的层面。

关于哲学的书,我推荐《学会提问》《思辨与立场》《哲学起步》。我不建议大家读《小逻辑》这样的书,因为太难了,不具备一定哲学学科基础的人很难读懂。



7.人生经验


假如你在读一本书时,完全没有人生经验,你就会觉得它没意思,因为你不知道这本书在说什么。我为什么读《人生海海》?我觉得写得好。有的作家写书,他“需要”主人公死,他的目的是赚取读者的眼泪,于是便完全程式化地去安排每一个人的命运。

但是在麦家老师写的《人生海海》里,我发现,这里面的人怎么都死不了,总要顽强地活下去。虽然艰苦,但没有一个人会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生命。人是非常顽强的,甚至最后书中的主人公疯了,他都没有死。实际上,你会看到,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人发疯是一种自我保护,人发疯是对自己大脑的保护。如果你不保护大脑,可能就自杀了,就死掉了。他宁愿让自己疯掉,也不愿意选择死亡。

所以,《人生海海》里边有人“生而顽强”这个主旨。这就是人生的经验。所以如果你“看”过这个世界,你了解这个世界上不同的人是怎样生活的,当你看到一个人的生活当中出现了某种状况时,你就能够联系到这一状况与哪个理论有关,知道他需要哪方面的帮助。

前段时间,有一部热播电视剧叫《都挺好》。我在看这部剧的时候,就觉得这部剧的编剧深谙心理学和社会学,他用的几乎都是我讲过的书里边的那些知识。女主角苏明玉和她妈妈之间的非常典型的关系,在《母爱的羁绊》里就有充分的说明。她妈妈小时候是被这样对待的,所以长大以后就把自己受到的待遇,完全投射到女儿身上。

还有一本书叫《这不是你的错》,里面提到了原生家庭的“和解”。我们看到《都挺好》的结局就是和解,它一定是回归到对父母的感谢上来。这种处理方式很高级,只有与自己和解,与家庭和解,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所以,如果你发现你读过的书跟现实生活能够产生这么准确的对应,那你就会觉得读书很有价值。

人生经验在读书的时候是很有效的一个帮助。比如看《科学史》《世界观》这样的书,我就能够看到整个人类是怎么样一步步地从蒙昧走到今天,每一个环节都是严丝合缝的,是在不断地向前推动。

人生的阅历怎么扩展呢?我的办法就是尽量扩展我的生活界限,慢慢地就会意识到自己的局限在哪儿。人首先得知道自己的局限在哪儿,才能突破这个局限。意识不到的时候,你没法儿突破。只有生活阅历足够多,才更有可能发掘出突破的机会,才能让你突然意识到,在某件事上自己怎么这么幼稚,你对于某件事的观点竟然是完全错误的,所以被别人批判。

这种经历弥足珍贵。再配合上对知识的学习,最终达到知识和经验相结合的境界。人类自古以来的学习不就是知识、经验、感受?感受是你内在产生的反应,但是知识和经验是从外部学来的。我前面讲的那些都是知识,这部分是经验,所以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关于以上这些基本素养,你不需要像学者一样钻研得很深,但是最起码得知道一些学科的研究方法。作为一个读书人,你要想很轻松地读懂每一本书,就需要涉猎很多方面,最起码在别人讲到某个话题时你不会感到陌生。这时候你就有积累,有判断了,不会看到任何一本书都觉得好得不得了。

见过世面,阅读足够宽泛,这时候你才能够淡定地对待每一本书,去发现每一本书真实的价值和优点。这就是我说的理解力的池子。当然,我还漏了法学、伦理学、生物学、历史……有人说,这些也很重要,今后我也会加强这方面的阅读。本书如果能再版,我会更新这部分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