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反惯性思维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反惯性思维

不,我另有安排

书籍名:《反惯性思维》    作者:任白



当你不想做的时候,当然可以选择拒绝

在工作和生活当中,“合理的拒绝”  也是一项必须学会的技能,生硬的拒绝可能会伤害别人或者得罪别人。但如果不及时拒绝,就会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拒绝既能保护我们的时间、精力和利益,也是思维自立的一种最基本的表现,说明你并不依赖和屈从于别人。

在北京打拼多年的刘先生省吃俭用,终于在东四环买了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房子并不宽敞,一家三口再加上一条哈士奇,住起来勉强够用。买上房子本该是幸福生活的开始,但刘先生的麻烦事却从搬进新居后不久便开始了。

起初只是老家的父母偶尔过来小住几日——这在夫妻二人的计划之内,后来,刘先生的一位表哥听说他在北京买了房子,就想在来北京旅游的时候暂住几日。刘先生是一个热情的人,不好意思拒绝,事先没有和妻子商量就同意了。

对于这件事,妻子强烈反对,她觉得这种事情应该从一开始就坚决地拒绝,一旦开了口子,自己正常的家庭生活就会被打乱。因为这件事传开以后,未来到北京办事、旅游的亲朋好友,就会以各种理由住到家里来。这就是一种破窗效应。妻子建议让他们住到宾馆去,甚至提出可以资助一部分房费,但刘先生碍于面子,不好收回自己的承诺。结果表哥来京后,一住就是20天。由于家中只有两室一厅,刘先生不得不把属于孩子的那间卧室让出来给表哥一家人住,妻子和孩子睡在主卧室,他则和哈士奇一块睡了20天的沙发。

正像妻子担心的,表哥一家走后生活并没有恢复平静。仅过了两个月,刘先生的一位堂兄要来北京出差,也希望在他家暂住几天。堂兄一边提出要求,一边抱怨单位不给报销差旅费用。大家都不容易,刘先生的心又软了,他同意了堂兄的请求:“过来吧,反正就两三天,就别去酒店花冤枉钱了。”

堂兄在刘先生家住了四天,因为不断去应酬客户,每天都到半夜才回来,他又没有钥匙,到家门口就只能大声地敲门,几位邻居都被敲门声吵醒过,刘先生只能无奈地向邻居赔礼道歉。

就这样,堂兄走了以后,刘先生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客人。既然前面的几位没有拒绝,现在他更不好意思把亲朋好友拒之门外了。妻子不堪其扰,家庭矛盾日益激烈,后来她向刘先生提出了离婚,因为丈夫这种老好人的做派令她再也无法容忍。她觉得丈夫没有主见,也没有立场,别人不管说什么他都答应,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家庭的和谐。

我发现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因为不想破坏人际关系,不希望在别人眼中留下坏印象,因此从不对别人的请求说“不”,也不敢对别人说“不”——他们害怕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看法。于是,干脆当一个老好人,步步退让,没有底线。自己受委屈不说,关键是这样的人际关系并不能长远,也不能为自己带来好的名声。

如果你不懂得拒绝他人的不合理要求,当你勉强接受的时候,就已经把自己放在了双方关系的不平等位置上,等于屈从于对方的思维。你的妥协没有为自己带来好处,同时也未必获得了对方的尊重。

小秦初到公司的时候也跟前面的刘先生一样,在人际关系方面特别谨慎,十分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当同事求他帮忙,他都会痛快地答应,但这种热心肠后来就成了应该的——他做多少超出自己职责的工作在同事眼中都是应该的,开始时还有口头的感谢,后来连感谢的眼神也没了。

有一次快下班的时候,刚从外面办事回来的小秦发现自己的办公桌上放了厚厚的一叠资料,旁边放了一张“拜托纸条”:我晚上有重要约会,脱不开身,就知道你有时间,这些资料就交给你了,明天会议要用。小秦简直要哭死在办公室内,因为他晚上还要整理自己这几天的客户资料,并有不少报表等着去做,再加上同事拜托的工作,他忙到明天早上也未必能够做完。

于是,他急忙给这位溜之大吉的同事打电话,想要拒绝这次帮忙,没想到同事的手机一直处于忙碌状态。小秦打了足有半小时,一直打不通。最后,他只好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些额外的工作,熬了一个通宵,一直加班到次日清晨五点钟。

第二天上午开会的时候,小秦加班加点为同事做的资料得到了领导的极力称赞。没想到的是,那位同事欣然接受了领导的夸奖,却只字未提小秦的功劳。他本来以为同事至少会提一下自己的名字,在领导那里给自己加一点儿分。这件事给小秦上了残酷的一课,事后他没有去找那位同事理论,而是直接把那个人拉进了黑名单,从此不再答应任何同事不合理的拜托了。

当你觉得不好意思开口拒绝的时候,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一下:别人向你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时,他是否不好意思?既然对方都好意思开口,你又有什么不好意思拒绝呢?所以,不要总是处处为他人着想,遇事要有自己的底线。

如何委婉拒绝

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中一直有一个理念:不要轻易地得罪别人。即使必须得罪对方,也要给别人留面子。正是这种强大的观念,导致人们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格外小心翼翼。人们都明白,有些话直接说出来虽然更加便于理解,但是也容易伤到别人的自尊。人们觉得,如果不能学会委婉的表达,一不小心就会伤害了对方的面子,为将来的相处埋下隐患。

有些拒绝是不能犹豫的,但如何做到委婉拒绝呢?

丽丽是一名天生丽质、性格又很温柔的女孩,颇得办公室男士们的青睐。小李便是众多仰慕者之一。在一次午休时间,小李趁着办公室没人,将自己精心挑选的礼物放到了丽丽的面前,希望她能明白自己的心意。丽丽对此当然很明白,小李喜欢自己,可她却没有什么感觉,只是将他当作一般的同事而已。但是,小李带着礼物和满心的期待站在面前,炽热的眼神正凝望着自己,如果直接生硬拒绝的话,一定会让他无比难堪。

略作思考,丽丽笑了笑,调侃地说:“你还真会挑东西,我男朋友也给我送过一个同样的礼物。既然我都有一个了,你的心意我就不能接受了,还是把这个漂亮的礼物送给你女朋友吧,她一定很高兴。”

丽丽的拒绝方式,一来暗示小李自己并不会喜欢他;二来委婉地拒绝了他的礼物,断掉了他未来的念想,并且两个人都不会太过尴尬。反之,如果丽丽直接给小李当头一盆冷水,对他说“我不喜欢你,也不接受你的礼物”,势必会让小李非常尴尬,没有台阶可下。毕竟对于男人来说,在这一刻,面子可能比爱情更重要。如果丽丽没有用恰当的方式表明态度,处理好这件事,将来他们的同事关系很可能会恶化,很难平和相处了。

拒绝是出于“善良”的帮忙

办公室里总有一些动机不良的人,属于他们分内的工作却不愿意自己做,找各种借口求助于那些看上去比较善良的同事,利用别人的善良为自己谋取私利。他们开口向你求助的时候,也总会装得楚楚可怜,让你不忍拒绝。

“我今天身体不舒服,你可不可以帮帮我?”

“我今天有个约会没时间加班,这次你帮我,下次我帮你啊。”

“这个工作我怎么做都做不好,你帮我看看应该怎么办?只要能交差我就请你吃饭!”

如果你不幸是那一只天真而又善良的小绵羊,那么你将会有无穷无尽的工作要做。自己的工作一大堆,还要做别人临时扔过来的事情。可想而知,你将会陷入周而复始的加班中。问题是,你做得好,功劳不归你;你做得不好,出了问题,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赖到你身上,因为你是最佳的替罪羊。

也许你也偶尔想过拒绝一两次,但通常不会成功。办公室的“老狐狸”们早已经视你为软柿子,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让你接受。他们是强大的思维操纵者,会极尽溢美之词地夸赞你乐于助人、人好、善良等,并向你保证以后定会报答,让你根本不好意思拒绝。

接着将发生什么?他们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厚着脸皮让你帮忙。当你试图拒绝失败后,很难再有开口的勇气。不要以为别人真的认为你是善良的,他们内心得意,因为能够轻松地操纵你,而你成了标准的“缸中之脑”。

除非你从一开始就拒绝,不然很难推开诸多伸过来的请求你支援的手。你帮了这个人,却拒绝了另一个人,那么其他人对你就有意见——此时你已经养成了乐于助人的习惯,别人把你的帮助当成了应该的——这种诡异的付出演化成了一种不容抵抗的惯性,就像高速行驶的列车。所以,不要害怕影响同事关系,要视对方为不怀好意的操纵者,不要因为依赖而信任,第一时间开口拒绝。拒绝得越早,未来的关系就容易相处。

有位刚进入某公司上班的女孩曾经在网上发帖求助。她说,公司的一些老员工总以各种理由让她帮忙处理工作,她的脸皮薄,怕得罪人,怕影响同事关系,结果自己每天都在加班,现在想摆脱困境,却又不知该如何开口拒绝。

帖子发出后,有些经验丰富的人告诉她:“在对方第一次提出这种要求的时候,就要拉下脸来。千万不要不好意思,否则以后你会陷入无穷无尽的麻烦。如果实在不好意思开口,就在自己的办公桌旁挂上一个‘免打扰’的标志牌,当别人向你求助的时候,直接把牌子指给对方看。”

记住:软弱=好欺负

缺乏思维自立的一个后果是,它会给你带来软弱的性格。忠厚老实和性格温和的人通常比较弱势,什么事情都愿意忍一忍。当同事把工作扔给他时,他也不敢反抗。他们的想法是: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也就是加班而已。为了良好的同事关系,为了自己的前途,忍忍就过去了。

但是,善意的忍耐会纵容别人变本加厉地支配你——操纵者的勇气得到了鼓励,他们把更烦琐的工作推给你,但在好的工作机会面前却从来不会记得你的名字。你被一堆无关紧要的工作占据了精力,于是只能待在食物链的最底层,永远得不到真正的锻炼机会。你是他们思维的奴隶。

在北京CBD上班的小吕是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女孩,长得文文弱弱,说话也特别小声,平时喜欢安静,与人打交道也和和气气,一切都好商量。她是个没什么主见的人,很少强硬地向同事表明立场。因此,公司的老员工总是欺负她,支配她做了很多不属于本职工作的事情。

小吕入职一年多来,每日的工作几乎都围绕在买午餐、冲咖啡、打扫卫生、复印文件、收发快递上,但她的本职工作是做文件的翻译。实际上,她在上班时间干的全是行政后勤人员的任务,分内的工作只能靠加班来完成。

有好心的同事劝小吕不要太软弱了,该拒绝的时候要大声说出来,如果不敢表明立场,将来苦头有得吃。但小吕不敢拒绝,她害怕以后这些同事会给自己穿小鞋,影响她在公司的发展。

小吕的担忧固然可以理解,但这种没有底线的忍耐未免太过懦弱了,甚至让人觉得不值得同情。在人们眼中,软弱就等于好欺,同事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也属于思维的博弈——都希望对方听从自己的支配。一次两次的帮忙是正常的求助,帮一下无伤大雅,但她明显已经变成了办公室里的勤杂工。

·她干了很多分外之事,但并未换来尊重。

·人们不停地使唤她,而她逆来顺受。

·她超额承担了300%的工作,却领着微薄的薪水,上司看不到她的贡献,或者说并不认同她的做法。

如果一直不反抗,小吕将很快被淘汰出局。换句话说,她在该公司是没有前途可言的。

正确的做法是——立刻站起来,停止这些无用的帮忙,并画出一条红线。如果再有人提出这种无理要求,必须不卑不亢地拒绝,声明自己的立场。只要理直气壮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意见,别人就会开始敬畏,未来再想支配你的时候,他们会慎重地考虑一下后果。

做不到的,你不要硬着头皮上

还有一些不好意思的拒绝,是在竞争中的迫于无奈,比如面对领导的指挥与支配。工作中,有些人不敢忤逆老板的意见,怕丢了饭碗,于是在接到一些自己无法做到的任务时,为了讨好老板,也硬着头皮去做。结果是出力不讨好,赔了夫人又折兵。

有一次,老板派李明去跟客户接洽项目尾款的事宜,可李明一直有交际障碍,在应酬这方面并不擅长——对一个不善喝酒的人来说,这项工作对他来说难度极高。但是李明不敢跟老板提出换人的请求,他担心老板认为自己能力不行,影响在公司的前途。他咬咬牙,接下了这个任务。

在酒桌上,客户一直不提尾款的结算问题,而是一个劲儿地劝李明喝酒。李明是一个滴酒不沾的人,只要喝一口就全身过敏。他坚持自己的原则,拒不让步,这让客户极为生气,找到了发作的借口,当场拍桌子离开了。他悻悻而归,老板大怒:“没有这个本事,为什么要接这个工作?”

这件事告诉我们,做不到的事情就要拒绝,不然得不偿失。为了逃避开始的拒绝,就要承担最后的痛苦。就像李明一样,对自己不擅长应酬的情况心知肚明,却因为不敢拒绝老板而勉强答应下来,结果工作没做好,得罪了客户,也在老板心中留下了负面印象。

他完全可以采用一种迂回的方式告诉老板“我不能胜任”,然后请求公司安排更合适的人去——出发点要为公司的利益着想。调整思维的模式,就能改变尴尬的局面。比如,他可以先表现出积极参与的态度,主动询问老板一些任务的细节。

·我去了应该怎么说?

·我是公事公办,直接催款,还是要采取其他策略?

·假如客户让我喝酒怎么办?

说到这里,他就可以坦诚地说明自己的实际情况——我不能喝酒,身体过敏;或者:我一喝酒就容易说错话,这对完成任务更不利。这时,不用你拒绝,老板也知道你不是最佳人选,自然就不会再派你去执行此类的任务了。

在传统思维中,人们普遍认为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乐于助人可以让自己变得更有力量,也能赢得更多人的友谊和尊重。这是理想情况,是我们坐在书房、教室里幻想出来的世界。事实证明,助人与拒绝之间存在着一条清晰的边界,我们必须在两者间理性衡量,作出适度的选择。某些时刻,拒绝才是最有力量的发声。一个敢于拒绝的人,能够证明自己是一个有主见、有底线、不容侵犯的人,把那些思维操纵者挡在足够远的地方,让他们在心底对你保持一定的畏惧。

这种畏惧会转化为尊重,它能保护我们不被别人的意志侵蚀头脑,影响决策。成为这样的人,才是值得别人尊敬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谈思维自立的事情,并对未来进行高质量的思考。

·思维自立直接为我们带来的  ——只有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建立的沟通和关系,才具有长久的可维系性。

·说“不”不是目的,而是走向思维自立的途径  ——需要指出的是,说出“不”字的那一刻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你要给对方以心理补偿,比如提一些建议,多一些关心等,展示自己坚定但成熟的心态。

·重要的不是拒绝本身的伤害,是你想表达的意图  ——没有任何人可以回避拒绝的伤害,但我们可以通过委婉的表达将明确的意图传达给对方,并促使人们接受。接受并尊重,新思维开启新的关系。

·学会自立思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正如拒绝不能一蹴而就  ——辩证地思考这个世界,保持距离地审视自己和每一个人,同时把握拒绝的分寸。思维的成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有耐心地站立起来,掌握独立思考的技巧,摆脱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