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硬核运营 : 技术流新媒体养成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硬核运营 : 技术流新媒体养成

第16页

书籍名:《硬核运营 : 技术流新媒体养成》    作者:计育韬


对于具体实现的结果,请在JZCreative公众号中回复“jpg01”,体验实际效果。

卡片溢出法

卡片溢出法是另一种更快捷的解决方案。同样,你要隐藏的卡片在参数上是可见的,但是在CSS布局的时候,凭借确保溢出父元素的内容不可见。这种图片隐藏法在排版中的应用场景更为广泛。刚才的案例中也有提及,各大第三方新媒体编辑器均有对应模板。

假跳转卡片

请在JZCreative公众号中回复“jpg02”,查看假跳转卡牌案例。

假转跳卡片在图文视图内浏览效果和点击进入系统图像查看时展现的内容不同,使用户仿佛通过点击进入了一个全新单页中。这种假转跳卡片主要利用新媒体平台页面背景色和手机系统图像查看时背景色的改变。由于后者一定是黑色,所以这种卡片只是单色搭配,即只能使用黑色+新媒体平台页面的背景色作为设计用色。

在JZCreative公众号中回复“jpg03”,你会看到文中有一个巨大的按钮阵列,点击后就会发生假转跳。

在图文内,矩阵的效果见图2-53。

这时候第一行第二个按钮,效果是一个白色矩形和内部的“10W+”文字。而当这个按钮被点击后,效果见图2-54。

图2-53  图文内的矩阵效果



图2-54  点开按钮后的效果



即这张有透明通道的png格式图像上,分别有黑色和白色内容。当图像在白色背景中(微信图文内)呈现时,用户只能看到黑色字;当图像在黑色背景中(系统内)呈现时,用户只能看到白色字。



海报



如果你的运营工作包括海报制作,那么你应该知道在传统意义上如何设计好一张海报。设计学流派诸多,并不存在绝对的高下之分。对于标准的海报设计只有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明确属于哪一种流派。

海报设计风格流派

毛刺设计

毛刺设计旨在构建一种数字信号错误的效果,它在各大品牌的数字领域变得越来越流行。这种曾经让人们十分恼火的画面,如今成了我们正想要的效果。这种效果仿佛是彩色电视信号混乱的图像(如图2-55所示)。

图2-55  毛刺效果



这不禁让笔者想到2018年在K11举办的“After  Us”大展海报,它正是使用了一个局部毛刺效果(如图2-55的右图所示)。

毁坏设计

有不少前卫的平面设计师开始痴迷于“毁坏的艺术”,相比毛刺,他们更夸张地运用飞溅、刮擦、剥落、击碎等彻底损毁效果的图像。这种对传统美学的破坏性设计极具现代性思维,将在2019年成为顶尖的设计流行趋势之一。当然,这种设计风格绝非初出茅庐的美工可以驾驭的(如图2-56所示)。

图2-56  毁坏效果



色彩通道效果设计

得益于数字引擎技术的发展,平面设计师如今可以通过驾驭色彩通道属性营造令人印象深刻的幻觉效果,让现实充满全息、扭曲的体验,这对观者的冲击力是极强的(如图2-57所示)。

图2-57  幻觉效果



因此,大多数和年轻、酒精、电音等有关的潮流话题,都和色彩通道有密不可分的视觉联系,例如抖音从LOGO到各类KV衍生品都具有这种视觉特征。

双曝光色调设计

它和色彩通道的关系比较紧密,但更需要双曝光与双色调。这类设计通常呈现两种形态、不同单色图像的叠加效果(如图2-58所示)。

图2-58  叠加效果



双色调在很多未来主义设计中经常出现,包括赛博朋克风也经常应用双曝光色调。在此我们予以具体讲解。

1.先将图像转换为智能对象,随后“选择图层→新建调整图层→黑白”。

2.新建图层不用再调整。接下来要处理对比度,和刚才的操作类似,只不过这次请选择对比度。建议你把对比度参数提高,确保亮色部分更平缓,而暗色部分更显著。

3.现在,初始素材已经准备就绪,此时还可以把刚才的两个调整图层进行编组方面管理。接下来,处理亮色区:新建一个较亮的纯色图层,确保图层要用正片叠底模式。

4.然后处理暗色区。同样新建一个纯色图层,尽可能选择暗填充色,这个图层的模式需要调整到排除。这样,双色调效果就基本实现了。

如果你想参考更具体的教程,那么可以在JZCreative公众号中回复“jpg04”,体验实际效果。

双光源设计

和双曝光色调不同,双光源指通过两个实际的光源或彩色通道分裂实现的效果。它同样可以使平淡无奇的作品瞬间拥有前卫先锋感,是所谓“烂片出特效”的优先选择之一(如图2-59所示)。

图2-59  双光源效果



印刷裁切设计

我们在国际各大颁奖典礼或者设计展中,越来越频繁地发现这种风格的身影。它似乎比字体创意更纯粹,但是也同样非常考验设计师的基本功(如图2-60所示)。

图2-60  印刷效果



混沌版式设计

2017年是混沌版式设计流行的元年,让我们开始对非常规文字的顺序和布局有了新的认知(如图2-61所示)。

图2-61  混沌效果



文字实物化设计

让文字通过后期或者直接道具化摄影,使其和广告内容发生实物关联(如图2-62所示)。

图2-62  文字实物化效果



负空间设计

负空间一般指平面中的空白空间被另一个维度的视觉内容填充甚至溢出,我们既可以用图像作为负空间,也可以用文字作为负空间(如图2-63所示)。《银翼杀手2049》的一款海报就属于这个风格。

图2-63  负空间效果



亮色三维设计

这就是所谓“五彩斑斓的黑”的典型设计方法。这个概念来自一种三维生物——有黑色甲壳但又五光十色的金龟子,当然,这对运营三维设计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如图2-64所示)。

图2-64  亮色三维效果



亮渐变设计

渐变是近年来海报和网页CSS设计的共同趋势,尤其是黑白图像与渐变几何的交融,往往能够让简单的素材组合形成通透而连贯的整体(如图2-65所示)。

图2-65  亮渐变效果



海报视觉四大效应

视觉聚焦效应  。很多注重海报设计的企业,会在设计完成后进行用户眼球运动热区跟踪测试,以判断海报中的中心点聚焦程度(如图2-66所示)。

图2-66  视觉聚集效应



蒙娜丽莎效应  。对于包含人像的海报,并非大笑的人像就一定产生消费动员力,很多时候人像过于明显的笑容反而会分散用户的注意力。尤其对时尚、服饰、美妆、运动等品牌来说,海报设计中应尽量采用似笑非笑的模特作为产品的“架子”(如图2-67所示)。

蝙蝠侠罗宾效应  。成组产品出现在广告设计中时,要避免平行排列的结果,因为它缺乏对用户的选择提示。通常,运营者最希望重推的产品,应位于画面最前方(如图2-68所示)。

图2-67  蒙娜丽莎效应



图2-68  蝙蝠侠罗宾效应



解谜效应  。已拥有广泛知晓度的产品也依然需要广告投放,但是它们的投放往往不再能引发用户的停留。在这种情况下,品牌广告可以采用具有谜题特征的广告,要求用户通过观察,得出对广告内容的认知(如图2-69所示)。

图2-69  解谜效应



非常规海报设计策略

对于运营者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设计功力,又急于交付新媒体内容,那么有没有什么奇思妙想可以诞生一张可简单实现又吸引眼球的非常规海报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如图2-70所示)。

图2-70  非常规海报



这张海报以截图的形态发布,融合了海报所需的时间、地点、活动信息、二维码等内容,同时巧妙呼应了海报中“随便做做的要求”。这类“丑陋”的海报如今在数字营销中越来越普遍,往往自带“槽点”,所谓“丑出风格,丑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