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硬核运营 : 技术流新媒体养成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硬核运营 : 技术流新媒体养成

第14页

书籍名:《硬核运营 : 技术流新媒体养成》    作者:计育韬


图2-34  畸变二维码



二维码对畸变的识别范围是相当宽的,在30°角范围内的倾斜二维码都可以被识别到(如图2-35所示)。

图2-35  倾斜二维码



此外,黑白反色误导则是一种更为巧妙的视觉错觉设计。

有时,我们需要一个深色底二维码衬托品牌极客、高冷、专业的风格,所以会刻意在每个定位点外多加低一个灰度、高亮度的画框(如图2-36所示)。当修改二维码内部时,在不遮挡浅色的情况下,反向进一步增加深色区的覆盖面积。这样,画面中的深色前景色显得尤其多,以至于给你一种它是背景的错觉。但是这样的二维码并不违反任何构造原则,依然可以被识别。

图2-36  黑白反色设计





二维码在微信中的截图识别逻辑



对于用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想必你已经非常清楚其原理了。在微信中,长按识别功能有一个非常特别的截图识别逻辑。基于这个逻辑,我们可以结合其他高超的排版技术,产生更多的创意二维码设计。

截图识别的过程是:当用户长按屏幕时,系统会截取屏幕的全屏,随后设备在截屏中探测并找到二维码。这个看似并不复杂的逻辑,却意味着巨大的设计空间。

结合我们在HTML5与CSS3一节中对overflow的介绍,JZ多媒体解决方案就曾首发过一个滑动拼图二维码识别游戏。在游戏中,二维码的多个上下部分被裁切后打乱分配,你需要通过上下滑动两个区域,通过二维码中间的LOGO判断正确的组合方式并得到对应的奖励内容。请在JZCreative公众号中回复“qr01”,查看这个有趣的CSS+二维码长按识别案例。

基于截图识别原理,我们还可以使用户在页面内触发位图A识别到二维码,甚至这个二维码根本不是图片,而是SVG路径。不过这个案例仅在这里简单提及,其具体的设计思路将在后续SVG交互设计中讲解,请在JZCreative公众号中回复“qr02”,查看这个特殊的非位图二维码错位识别案例。



二维码推广技巧



你喜欢扫二维码吗?我相信大多数用户的答案都是“不”。有人觉得烦琐,有人觉得不安全,有人觉得没意义……在这样的现状下,如何做好二维码推广,尤其地推,成了一门重要学问。

就国内的二维码地推活动来看,运用的无非是“能印则印”的低级策略,在一切可以印刷的位置都尽量放上二维码。或者采取扫二维码送小礼品的策略,在人流量大的场合大规模派发。还有一类地铁二维码推广行为不知从何时兴起,在但凡有地铁的城市都出现了一些人拿着手机或者宣传单拜托乘客扫二维码,这与散发小卡片的行为无异。

这类低效且浪费的地推活动效果非常有限,然而大多数运营者却没有仔细思考过二维码扫描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创意策划方面并没有太多亮点。

二维码扫描是一种非常便捷的交互动作。试想在8~10年前,一个户外广告呈现的内容引起了你的注意,倘若你想进一步了解产品,无非通过广告上的400电话、广告上的网址进一步了解咨询,但你会经历一系列内心挣扎,顾虑400电话的收费问题或者广告网址的挂马问题等,最终放弃下一步的行动。

而有了二维码,简单一扫你可能就已经进入了商城或者企业的订阅号或服务号页面。接下来,你将快速掌握这个产品的诸多资讯。

因而二维码扫描的交互设计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尤其在二维码刚出现的那段时间,很多人都对它产生过强烈的兴趣,研究过很多可以扫描二维码的App,又急不可耐地扫描偶尔一见的二维码……

所以,二维码地推的核心,在于构建二维码扫描的稀缺性。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商品想要具有足够高的价值,就必须具有稀缺性。所谓稀缺性,可以是商品本身数量稀少,也可以是获取商品的难度极大。总之,在用户抵达最终营销目的之前,要经过诸多稀缺要素,这样才能充分唤醒用户获取它的欲望。

当一个二维码扫描难度越大、前置门槛越多时,会有越多用户扫描。

柏林的Preuss  und  Preuss广告公司曾经为Marilyn:  Intimate  Exposures  这本书策划过一次独特的二维码发行。首先,广告公司基于图书调性,选择了一条时尚商业街道为地推场地,还包下了所有的路灯灯柱。其次,他们并非只将二维码全部贴满路灯,而是根据图书内容,在外面包上了玛丽莲·梦露经典的白色纱裙。看到这条裙子,路人无不想到梦露站在地铁出风口按裙摆的经典造型(如图2-37所示)。

图2-37  独特的二维码活动



于是,用户经过了一个前置门槛才得以扫描二维码,“掀裙子”行为几乎可以100%地转化成扫描二维码行为。

海外还有不胜枚举的创意二维码地推。例如,一家雨具公司曾通过装置设计,选择在人们最懊恼自己没带伞的时候推广二维码。他们在商场、地铁等出口地面布置了一个浅浅的槽板。这种设置在平日既不干扰走路也不显示效果,但是一旦下雨,路人在商场、地铁出口躲雨时,雨水会逐渐注满这块槽板并形成一个液态的流动二维码。正处无聊又懊恼没有伞的路人往往会低头扫描,这时直击痛点的广告来袭,可谓深得人心的二维码地推。

还有很多商家如餐厅,通过制作装置的方式打造影子二维码。逢中午或傍晚时分,该装置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一个二维码效果的影子。

所以,千万不要被国内同行运营的地推方式限制自己的思维。无论是美化二维码还是构造二维码的稀缺场景,都还有诸多探索空间。





静态图




新媒体运营涉及的静态图应用场景非常多样,无论是从图库选择还是自行设计,都需要根据投放平台的特征进行适配裁切图片。



素材获取与图库选择



普通网页的图像抓取

在一些网页中,当我们查找到心仪的图片素材后,可能发现它无法按右键另存。很多时候,这是页面HTML5布局产生的结果。在确认不侵权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前文提及的Chrome开发者模式审查到图像,在右侧定位其超链接。随后点击右键,选择在新标签中打开即可查看并下载图像。

微信公众平台图文内的图片保存

在保存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一篇图文时,你很可能发现通过右键另存为并不能得到一张有效图片。这个被命名为“640”的文件,即便加上各种你想得到的后缀依旧无法显示。那么在确认不侵权的情况下,可以点击右键,选择在新标签中打开图像,仔细查看该图像的超链接。

该链接的末端,很可能有类似“/640?tp=webp&wxfrom=5&wx_lazy=1”的字符串,可见当前图片格式被微信转为Web  P格式。这种格式是谷歌开发的一种旨在加快图片加载速度的有损图片格式。它能帮助腾讯节省服务器宽带资源和数据空间。

在Alexa排名中查阅QQ域名下站点,微信一直居于流量前列。微信用户对图文的阅读行为和新媒体运营对图文的编辑和发布行为都极大占用腾讯云服务器,所以微信曾反复采取降低图文内图片清晰度,以及让GIF点击后才能播放等策略节省流量。

对于这张Web  P格式的图片,请把“tp=”后的内容擦除并修改为jpeg、png等格式即可下载,即使后缀命名错了,在本地也可以另行调整。



封面



尽管运营者往往不会直接参与KV级的视觉设计如主海报、主背景板等,但是在新媒体进行推广协同时,往往需要自己制作静态封面图。

在新媒体圈内,封面图主要分16∶9、2.35∶1、1∶1和3∶1这4种主流尺寸,其中前三者更为常见,广泛应用于微博、微信公众平台、Bilibili等新媒体。所以接下来,我们以16∶9画幅中2.35∶1出血方式并确保1∶1  转发效果的前提下,讲解封面图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