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嫁给恶人夫君前揣崽

乐读文学 > 都市言情 > 嫁给恶人夫君前揣崽

第81章

书籍名:《嫁给恶人夫君前揣崽》    作者:山吹子


比如和林殊合开的吉祥居。离开了言采,  这店当然能继续开下去,但是少了他,  店里就失去一些独有的特色。

        言采只这么和林殊一说,谁知道恰好林殊也准备回清渠了。

        他在清渠待了一年多,其实还没习惯这边的气候风俗以及饮食习惯等等。再加上,林家送来书信催他回家。林殊也不知道,之前非把他赶到京城来念书,现在才过一年多,又催他回去是什么意思。

        然而,家里书信来得急,林殊也没有办法,只好准备回老家,结果言采也回清渠了,一家店的两个当家的都不在,这店铺还开得下去吗?

        一合计,只好把店铺盘给别人,因为是临时盘出去,价格便低了许多。因为这里地段好,原来的生意又很不错,便有人连他们的招牌员工一并都给揽过去。

        他们也懒得加价,价格上很优惠了。况且江满月这边还有好多店铺要处理,卖了一部分,留了一部分挣钱的。江满星这家伙没有人权,对家中所有地产和田产都没有半点儿话语权。

        好在他也百分百相信江满月,绝对完全听从江满月的安排,没有半点儿意见。

        江满月也没有要苛待他的意思,只不过江满星不会管,把东西留在他手里,还不如自己保管。

        见大哥一家几口都要走了,江满星舍不得了。要他一个人住在这大房子里,他住得不痛快。最后,竟是决定跟他们一起回清渠。

        言采就问他:你不念书了?好好的书不念,跑哪里跑。

        清渠也有书院,我回清渠的书院念书也是一样的。

        那哪一样。清渠是小地方,京城是天子脚下,不管是师资还是别的,都要比清渠好多少倍。我只见过一定要到京城念书的,还没看到你这样的傻l瓜。不到国子监念书,非要跑到乡下读书做什么。

        长嫂在上,江满星不敢反驳言采,只好头一拧,道:言哥,就是不一样的,这儿一点儿都不好,一点儿都没有清渠好。

        怎么会呢?多少人削尖了脑袋都想要到国子监念书,你不识好,没眼力见。

        再好我也不去了。越说越急了,江满星眼泪都快憋了出来。一直关注二崽的柯柯登时抬起头,见他的小叔都挂泪花了,噔噔噔跑了过来,抱住江满星的腿。

        小苏苏!抱抱!

        江满星半蹲下来,抱起柯柯,眼泪流得更欢了,不知道的,还以为言采欺负他了。

        好端端的,说着说着怎么就哭了。这么大人了,哭鼻子羞不羞,你小侄子都要笑话你哭鼻子了。

        江满星更按捺不住伤心,放声大哭。

        我要跟言哥你们回清渠,我我不要一个人丢在这里,你们不要丢下我不要我了。

        言采哑然,不知是笑还是气。

        谁说要丢下你不要你了。你个笨脑壳,让你留在这里是国子监念书比乡下好。

        再、再好也不去。江满星抽抽搭搭,我、我不要一个人呆在这里。

        眼看着把小叔子都弄哭了,言采也不好意思了。倒像他做了恶人一样。

        也罢,到哪读书不是读,也没说非要国子监才能读出好成绩来。江满月也没在国子监念书,林筑不也是清渠出来的,也不必国子监的学生差在哪里。

        行了,我跟你哥说说,让你跟我们一起回去。

        说完,江满星就破涕为笑了,一边高兴,一边还止不住抽抽搭搭的抽气声。哭久了,他嗓子都哑掉了,眼睛也肿的跟核桃一样。

        快去拿鸡蛋敷一敷,不然是真不能见人了。

        江满星答应一声,抱着他最心疼的小侄子去厨房找鸡蛋敷眼睛去了。他这会儿还不知道,很快家中就要再多一个小侄子或者小侄女了。

        言采则抱起被崽崽放下的花盆,回了房间。

        不仅江满星跟着回清渠,还有一个一起回清渠的人也让他们感到惊讶,那就是林筑。

        林筑和江满月不一样,他在翰林院做着闲职,优哉游哉还能饱读翰林院的藏书,日子过得倒也不错。何况,他也没有江满月的特殊情况,根本没有必要回清渠。

        要知道京官外调容易,调会京城可就麻烦大发了。不然,江楠的另一个儿子江满天外调在外面做官,江家主母也不会四处跑动,想把他调到好一点儿的地方,最后是直接能够调回京城。

        言采搞不懂,不过他跟林筑不熟,林筑回不回京城倒和他没什么关系了。

        反而是江满月听说这件事后,深思片刻,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表情。言采直觉觉得江满月肯定知道什么不一样的事情。

        江满月没有直接告诉言采,只说回去后他就知道了。然而,他们还是比预定回清渠的时间又早了许多。

        这之后,发生了一件事,促使他们尽早离开了京城。

        第125章

        不知京中何时出现了一种谣言,  谣传皇帝对几个皇子都极其不满意,  迟迟不立东宫也是无意几人,  欲立他人。

        甚至有人已经在观察皇族旁系是否有人可以作为继任人选。不立自己的儿子当太子,  反立皇族中其他支系后人,也不是没有前例。

        先皇当中就有此例,  由于皇帝实在没有子嗣,  唯一的子嗣太过幼小,  仅仅几月而已,  所以在皇帝病重之后,  便将皇位传给了他的侄子。

        但是现在的情况与之前的不同,皇帝有好几个儿子,  实在不可能会从旁系中选出人立为太子。

        何况,也没有见到皇帝对谁有什么倾向。

        谣言总是在传播之中变形。当谣言传播了几天后,  已经变成了另一个版本。有些人联想到得宠的逍遥王,便开起玩笑如果皇帝要在旁系中择子弟做太子,那可能就是逍遥王吧,  谁不知道逍遥王才是最受宠的那一个。

        但逍遥王是异姓王,  于情于理都不合适。人们为了让谣言能够自圆其说,又开始添油加料。

        于是一段极其无聊的推理出现了。

        皇帝这么喜欢逍遥王还封他为异姓王还是本朝唯一一个亲王→皇帝偏心逍遥王像疼爱晚辈→像父子俩→逍遥王是皇帝从民间找回来的私生子,  封王是给他名分→亲生的,有资格做太子→皇帝想立逍遥王做太子。

        一条完整的推理链出现,崭新的谣言出现。这谣言传到了皇帝的耳朵,  皇帝大发雷霆,言采也觉得很尴尬。

        这谣言来得太奇怪了,  而且很多人都因此对他侧目,仿佛这谣言是言采自己散播出去的一样。

        言采十分无语,他好端端地散布这种谣言做什么。先不说他不想当什么太子,就是他想当太子,这种谣言散布出去后,估计也没有机会了。连许久没见过的三皇子竟然也找到了冷嘲热讽,看起来也认为这种谣言是他说出去的。

        我没想到,你竟然如此卑鄙。

        言采死鱼眼看他,懒得搭理。他有病才会传播这种谣言。然而三皇子似乎相信空穴来风必有因,觉得有这种谣言出来肯定是有一定根据的。

        而他的想法里,显然认为言采是皇帝的私生子了。

        否则,三皇子实在说服不了自己,为什么皇帝宁愿更宠信一个毫无关系的陌生人,也不信任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

        三皇子宁愿用自己臆想出的理由来说服自己,也不愿意承认是自己的问题。

        面对三皇子的怒意,言采给他翻了个白眼,冷冷地答道。

        无聊,你想太多了吧。你所想要的东西,我都没有半点兴趣。权利地位,只是你心中的第一,与我无关。

        言采急着要给儿子买这几天一直都想吃的小饼干,也没多理睬三皇子。

        然而,虽然他怼三皇子的时候,特别有脾气,回到家里却也有些担心。把给儿子买的蔬菜饼放下来,他将这事情跟江满月一说。

        也不知道是谁传的这些谣言,真是气死我了。这些谣言传出去不太妙吧。

        虽然皇帝今天生气的只是传谣的人,并未对他有什么意见,也没什么怀疑,但怀疑的人多了,久而久之,皇帝也会因此对他心生忌惮。

        三人成虎,即是如此。

        江满月一拍脑袋,显然也是头一次听说这种谣言。府里倒是有人听过,但普通的下人不敢将这些事告诉他们,而他们因为其他人故意避开不说给他们听的原因,所以和谣言闪避了。

        今天才知道这些事情,事情已经有些棘手了。

        计划改变,我们早点回去吧。江满月算过账,把算盘和账本一放,这几个铺子原本还是交涉价格中,现在的话,只能把价格放一放,便宜点卖出去了。至于这几个

        江满月一顿,既然暂时没有买家来询问,或者是价格实在差的太远,那就直接留着吧。

        也不急。满星以后还要来京城考试,或许还会到京城做官,这些店留给他就行了。言采拍板决定。

        于是,几人决定在原定计划前就回去了。

        言采去向皇帝辞行请求回到清渠的时候,皇帝也是惊讶了一下。

        好端端的,怎么就回去了。你不在京城了,那朕可就找不到你陪朕说说话了。皇帝有些难过。

        然而言采心意已决,况且皇帝并不笨。言采突然来辞行,他总是在心里猜出了点儿什么的。到底没有阻拦什么,想来,他也知道言采留在京中也有一点儿尴尬。

        人的信任是很脆弱的,一旦产生了一点儿怀疑,就无法修补。如今的皇帝,只是因为谣言多想了一下,他日就有可能听信了耀眼的内容。

        皇帝叹口气,又赐给了言采好些奖赏,只是赐的时候,没有说任何原因,百官也不知道言采一家人准备离开京城的事情。

        陡然看到皇帝又突然赏给言采奖励,满朝文武哗然一片。实在是这奖赏来得莫名其妙毫无道理,且皇帝赏赐的时候,也没有说明任何理由,奖赏又来得分外贵重,更加验证了谣言。

        不是亲生的,好端端给逍遥王赐什么礼物,最近他又没有什么功劳苦劳。

        百官那么多,皇帝谁不赏,偏偏就单单赏赐言采一个人,让谣言更加混乱。

        但是皇帝的消息总是比民间滞后一点,当谣言满天飞的时候,皇帝并不知道。

        然而言采却遇到很多人来悄悄打听,甚至阴阳怪气地讽刺。言采真的很头大,这些人也太闲了吧,天天操心人家赏赐了啥。

        没有人敢当面直白地问他,倒是收到了不少询问此事的信件。

        言采看完一封匿名信件,脸都黑了。江满月吧信件一把全部都收了过去,直接丢进火盆里。

        别看了,都是胡说八道。说着,那些大大小小的纸张全都化成了灰烬。

        言采哼哼了两声,气到不行。

        竟然好多人都在信里仗着没名字放飞一般直接就问皇帝是不是他的亲爸,他是不是皇帝的私生子,皇帝是不是属意于他。

        这些问题,个比个出格,放到皇帝那里,都是要砍头的。然而,信件都是匿名的,这些人死猪不怕开水烫。

        气坏的言采一拍桌子站起来:红玉!把那些鸽子宰了,今天吃烤鸽子烧鸽子卤鸽子

        找不到写信的罪魁祸首,只能迁怒于这些肥l美的鸽子了。为此,言采把那些鸽子都当成写信的人,狠狠地咬下鸽子的肉,晚上多吃了两碗饭。

        真香!

        第126章

        吃完最后一只烤鸽子,  也是言采正式离京的日子了。人言可畏,  以现在这种微妙的言论,  他们在京城继续待下去有点不太合适,  不如主动离开,避一下嫌。

        当谣言如瘟疫一般散播的时候,  他们的离开有力地反击了谣言。

        走喽!回去当土财主咯!言采坐在马车前头,  夹着崽崽的咯吱窝放到自己腿上。马车行进着,  京城巍峨的城门在他们的身后越来越渺小,  大路扬起灰尘,  言采给儿子哼着歌,歌声愉悦,  不带一点儿留恋。

        切,当谁稀罕这些。拜拜咯!言采朝着已经看不到的城门口摆摆手作别,  城门上一抹熟悉的身影。

        他竟然真的走了。三皇子望着逐渐远去变得渺小如黑点的马车心道。三皇子是少数真心担忧到谣言的人,为此,他还特地查过言采的身世。

        当查出言采是言家捡来的,  无父无母的时候,  他是真的担忧会不会是父皇什么时候在外面流落的私生子。

        如今,言采离开了,  他终于放心下来。

        回程总是比离开更放松。回去的时候,由于是逆水而上,所以他们没有选择来时的水路。从陆路走就要多绕一个月路程,  然而或许是回去的时候心情比较畅快,马车的速度都快了不少。

        最后他们花的时间竟然和来的时候差不多。

        两位老父亲选择尽快回到清渠的原因主要还不是因为谣言的事情,  更为重要的仍然是二崽的问题。

        等他们回到清渠的时候,二崽已经长了快七个月,然而花l苞都没打开,还是瘦瘦小小的一个。不过,也不见花l苞有枯萎的迹象。只是不长个,怎么都不长个,活像地里没人疼的小白菜。

        愁死我了。言采都快趴到盆里看了,这怎么也长不大是怎么回事。

        算算时间,崽崽那时候都差不多出生了。况且,怎么也该开朵花出来吧,这怎么也见不到花的样子。

        别急。我们明天到茶山上的湖边试试。江满月虽然感觉不到言采所说的灵气,但也能察觉到茶山顶上远比山下的气息要舒服。

        今晚先好好休息一下。赶了一路,都累了。

        那么久没回家,留在家里的几个的颜色家奴陡然看见主子的脸都惊讶又惊喜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嘴巴张了半天,最后还是没说出一句话来。

        还是唯一一个善于说话的金最后喊道:欢迎主子回家!

        快去给主子端茶!两位主子的房间我们一直都有打扫,干干净净的,没半点儿灰尘,随时都能睡人。我现在就去换上床单枕头

        崽崽很久没见过这里,有些眼生了。不过他不怯场,哪怕曾经住过很久的地方都记不太起来的,依旧是一副老子天下第一拽了吧唧的大少爷模样。

        言采的那位狐狸朋友见到言采,嗖一下就想窜到言采身上,被到处巡视领地一样的崽崽一把逮住,揪着狐狸的耳朵,不让他动。

        这只狐狸跟成了精一样的,力气也蛮得很,几个颜色家奴都制不住他。而且,还是主人家喜欢的,谁也不敢拿它怎么办。

        于是,言采不在家,狐狸称大王,这一年多,一只狐狸不知道多嘚瑟,家里养的鸡鸭可被好一顿糟蹋。

        天天偷鸡偷鸭的,抓了家里的鸡就跑。要是不让狐狸抓,它还能改天就道别人家里去偷鸡,每每都留下证据,引得附近村民找来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