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红楼之铁血琏二爷

乐读文学 > 都市言情 > 红楼之铁血琏二爷

第35页

书籍名:《红楼之铁血琏二爷》    作者:紫生


        那次失败之后,吕先生仿佛要把他之前赢的都输出去,这几年只要和贾代善对上,吕先生就没有胜过。这一次,更是输出去了经营数年,才暗中控制到手的山东。吕先生两根修长的手指夹着一粒白子心想:如果这局是贾代善来破,他会落子在哪里?

        正想着,吕先生觉得脸颊一凉,才注意到是下雨了。

        夏日的雨,伴随着轰鸣的雷声跟瓢泼似的倾泻而下,只一瞬间就将吕先生浇了个浑身湿透。又一声雷鸣钻入吕先生的双耳,仿佛炸开了吕先生混沌的大脑,灵光和天边的闪电一同乍现:我知道了!

        顾不得收起名贵的香榧棋盘,也顾不得回屋换衣裳,吕先生抬脚就快步朝忠顺王的书房走去。

        忠顺王见吕先生跟个落汤鸡似的闯了进来,皱眉问:先生这是怎么了?

        吕先生看了一眼忠顺王的书房,没好意思一身水的进去,忠顺王摆摆手,屏退了下人,才叫吕先生入内问:先生想到什么了?这样慌慌张张的?

        吕先生道:王王爷,我知道贾敬走哪条路了。海上,过辽东半岛回京。

        忠顺王听了,伸手在书案上一拍,怒道:他怎么敢!

        吕先生抬头看了一眼外头的天气,一道闪电正好霹下来,像一把利剑划开挡住视线的雨幕,让人在一片朦胧中看到真相。

        吕先生叹息一声道:为什么不敢,王爷以为周沧海会拦住他吗?按往常惯例,每年五月底,周沧海他们就该回港避风了,过来八月才会出来。今日京城才下第一场雷雨,就算烟台和旅顺风暴来得比京城早几日,从山东全省解除戒严到海上起风暴之间也有七八日时间,已经足够贾敬由海上进入辽东了。

        忠顺王听了,既没有说话,也没有暴怒,反而像被人扼住咽喉一般,半日都没发出一点声响,连呼吸声也无。隔了会子,忠顺王长长的呼出一口气,吕先生也跟着呼出一口气。方才,他都要担心忠顺王一口气上不来被自己憋死了。

        贾代善!忠顺王是咬着牙,从牙缝里挤出这三个字的,那语气包含着恨不能将贾代善嚼碎了的愤怒。幸而我们下手得早,戚川已经不会说话了,勾结周沧海的事,皆是戚川一个人的主意!对了,依先生看,咱们现在还能拦住贾敬吗?

        吕先生先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脸上神色颓然。点头是因为万幸戚川死了,摇头是因为他知道很难拦住贾敬。作为一个靠智慧立足的人,最大的打击莫过于在他以为这次一定赢的时候,又输得毫无还手之力,平日儒雅飘逸的吕先生,现在沮丧得像一只霜打了的茄子。

        只沮丧了片刻,吕先生又振作起来摇了摇头:没有把握,贾敬入辽之后,咱们便不能大张旗鼓的截杀他了,倒是可以派杀手去辽东看看运气。贾代善为了掩人耳目,派出的三股接应没有一股往辽东方向去的,想来贾敬也是人单势孤。

        忠顺王点了点头,好在他手上有启明,虽然不能像在山东一样设置关隘盘查,但是贾敬想要从辽东回京,也没那么容易。

        如此又是两月有余,忠顺王的人一无所获。

        九月初四,贾珍之子百日宴。因为崔氏坚持要等贾敬回来替贾珍之子取名字,故而此子尚未入族谱,也没大名。宁国府上下都盼着贾敬回京,因而此子小名叫做盼哥儿。

        崔氏原本不打算大办盼哥儿的百日宴的,贾代善让窦氏去跟崔氏说盼哥儿将来也是一门族长,且不可太简慢了,即便不大办,也得过得去才好。贾代善也不管崔氏满腹担忧,还给盼哥儿包了一份大礼。

        直到九月底,前往辽东送军粮物资的户部官员和兵部押运官兵回京复命,贾敬才跟着户部、兵部一行人回到京城。此时,距贾敬出巡山东已经一载有余,离贾敬在山东是失了踪迹也有八个多月。

        听说贾敬回来,日夜担惊受怕的崔氏都没来得及高兴,就一下昏厥了过去。在没找到贾敬的时候,崔氏日夜悬心,又要支撑家里,早就到了支撑不住的边缘。真得了贾敬回京的消息,崔氏紧绷的弦一松,径直昏了过去。

        宁国府这边又一阵慌乱,忙请女医来掐人中,好在崔氏是高兴昏的,很快醒了,又忙吩咐下去布置艾草火盆给老爷洗尘,又命人准备热水吃食。

        贾敬在外辗转大半年,东躲西藏、风餐露宿,自然不如在宁国府锦衣玉食的生活,人黑了不少不说,也瘦了一大圈,自然是又疲又累的,可是贾敬也顾不得那许多,忙沐浴更衣,带了几块软和易克化的点心在路上吃,就进宫复命了。

        今日非朝会日,景和帝在上书房批奏折。

        听戴权回禀说贾敬贾郎中回京了,与荣国公贾代善一起,在宫门外求见。景和帝听了,忙放下手中奏折道:宣。

        有过了一阵,贾代善和贾敬入上书房行礼,这次景和帝罕见的并没有道免礼,而是等贾代善和贾敬跪拜完,才道:大胆贾敬,你可知罪?!

        贾敬俯首道:微臣知罪。

        景和帝笑道:你既知罪,还不起来说话?赐坐。

        上书房内早就摆了两张椅子,贾代善和贾敬告罪坐了,景和帝又摆摆手,伏侍的宫人们下去,景和帝才道:爱卿为何迟迟不归?

        贾敬双手举起在从山东总督府上盗来的盟书,递到景和帝跟前道:皇上,微臣在山东总督戚川府上发现这个,取到手之后,知道干系重大,不敢擅作主张;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及时回京上奏朝廷,请皇上恕臣贻误时机之罪。

        景和帝取了盟书,道:爱卿这些时日辛苦了,先坐下吧。

        贾敬退回坐在贾代善下首,景和帝展开盟书看了,不禁勃然大怒道:大胆戚川,领朝廷俸禄,却勾结海匪,他罪该万死!贾爱卿不辞辛劳,查到戚川意图谋逆的罪证,乃是大功一件,该赏!

        贾代善和贾敬一起起身道谢,景和帝挥手之后复又坐下。

        原来,这盟书正是戚川和渤海大盗周沧海结盟的证据。

        那戚川已葬身火海,倒便宜了他!只是戚川如此胆大妄为,死得又这样巧合,只怕这背后未必干净。二位爱卿对于戚川背后之人,可有眉目?景和帝能登上帝位,除了有贾代善和忠顺王辅佐,跟他本人有些本事不无关系。即便戚川死了,景和帝也不会轻信此事和其他人无关。

        贾代善和贾敬一起摇头,贾敬道:微臣深入总督府,所得之物除了这封盟书和一些戚川与周沧海来往的物证单据,再无其他紧要东西。只怕是有,现在也都在火海中湮灭了。

        景和帝冷哼一声,道:大胆鼠辈,知道事情败露,行藏倒是收起得快!略顿一下,景和帝又问,:以而二位爱卿看来,戚川已是一地总督,犯得着和一个海匪勾结么?他为何甘冒如此大险?就算海匪所得,戚川也参与分赃,戚川能得几分好处?值得赔上阖族性命?

        贾代善道:皇上,这些年每每入秋,江南沿海颇多倭寇滋扰,山东沿海,倒是安生。

        话说道这个份上,景和帝自然也明白其中弯弯绕了:倭国到本朝海路有两条。一条是经经朝鲜到山东烟台,再沿海而下;一条是经琉球直接到江南、闽地沿海。为何山东极少受倭寇滋扰?只怕这周沧海本来就是倭国直接和戚川结盟的跳板和傀儡!盟书看似戚川和周沧海所结,实则周沧海不过是幌子,戚川勾结的是倭寇!

        倭寇不抢劫山东沿海,不是因为他们不贪婪,而是因为他们想让朝廷继续留下戚川在山东,好攫取更大利益!既然戚川治理山东有方,朝廷何须将其换掉呢?

        山东沿海偶尔也会剿灭几股零星倭寇,现在看来,那极有可能是倭寇和戚川为了掩人耳目,故意透露几个小股海匪给戚川做样子,因而戚川每每能夺回些财物,却极少活捉倭寇。就是偶尔有,说不定也是倭寇借戚川之手肃清内部意见不合之人。

        景和帝想明白此节,便没有再问。他是经历过皇位争夺的皇帝,腥风血雨见得多了,倒也没有因此气得昏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