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红楼之贾赦长子

乐读文学 > 都市言情 > 红楼之贾赦长子

第36页

书籍名:《红楼之贾赦长子》    作者:天日月


        大部份的人都赞同张大舅把小弟记入族谱,唯有张大舅母脸色微变,神情也有几分不好,  事后也匆匆回房,倒闹得张大舅好大没脸。

        张大舅又是个妥妥的钢铁直男,就连脑袋都是直的,更不会去哄张大舅妈了,于是乎,老夫妻两人足足闹了好几日的性子。

        就连张大表姐也偏帮着自个亲娘,虽然没说些什么恶言,但望着旭哥儿的眼神颇有几分不善,张大舅好面子,又不觉得给小弟起个大名算得上什么,一气之下,便干脆带着贾瑚与小弟到庄子上了。

        张家教子,向来注重实践,毕竟要做一代朝臣,少不了得得去各各地方转转,要是五谷不分,全然不懂农事,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无法给老百姓,又如何做一个好的地方官呢

        张大舅除了盯着贾瑚与张小弟的课业外,还不忘带着二个孩子去庄子上学习农事了。

        当年贾赦帮着张大舅在辽阳府置办了一处小庄子,虽然东北乃是出名的黑土地,土地肥沃,但东北实在太冷,能种粮食的日子不多,而且现在的粮种也是所谓的古粮种,生长时间慢,既使有这么一个小庄子,张家人也不过勉强温饱罢了。

        虽是如此,但庄子里倒是种了不少各种作物,张大舅不只是请了老农来帮着细细讲解着各种作物,也同时让两个孩子上手试试。

        当然,张大舅还不至于变态到让两个孩子种田,不过就是让两个孩子上手一试,不至于五谷不分便成。

        没了大舅母在,小表弟倒是活泼了许多,没多久就和庄子里的小孩子混的极熟,贾瑚毕竟是个假孩子,在这点上远不如他,不过大部份的孩子反倒信服贾瑚多些。

        一则他年纪在众孩子中算是大的,又是主家的公子,虽然这些庄户不知道贾瑚的身份,但他们也看出贾瑚比张小弟在张大舅面前更得脸,于是乎便下意识的跟着贾瑚,听着贾瑚的话。

        二则贾瑚学识丰富,虽然这群孩子不懂什么考古,也对贾瑚口中那些历史故事听的不甚明白,但贾瑚毕竟是生长在知识爆炸的时代,那怕是随便说一点也足够唬弄这些孩子了。

        三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贾瑚有钱

        和没多少零用钱的张旭相比,贾瑚是真有钱,就凭他手里大方,也舍得拿些小零食给孩子们吃,几个孩子也喜欢跟他玩。

        俗话说有来有往,吃贾瑚的零食多了,孩子们不懂事,但大人们可不好让孩子们一直占着便宜,正巧庄子依山而建,一旁就有一处山林,山林里的野果子,也恰好到了季节,好些人家便摘了好些香甜可口的野果子权充回礼。

        贾瑚尝了一尝,虽然甜度不比后世那些基因改造的水果强,不过也算是酸甜可口,便花了几文钱,请附近庄子里的孩子帮他收集浆果,像是什么山葡萄、覆盆子、山丁子、野草莓都是不错的。

        当然贾瑚收集最多的还是山葡萄,山葡萄味酸,那怕是庄子里缺衣少食的孩子们都不爱吃,不过拿来酿酒倒是不错的。

        至于覆盆子和山丁子倒是可以做果酱,多亏现代知识爆炸,那怕贾瑚没做过果酱,但大致的方法还是知道的,虽然一开始浪费了不少,但之后做出来的成品也还算稳定,厨上的何嫂子一开始还会心疼贾瑚浪费东西,久而久之也习惯了。

        因为贾瑚舍得用料,做出来的果酱颜色鲜艳,味道香甜,贾瑚试了一下,味道倒不输给现代的果酱了,连忙让人拿了几瓶子回去给父亲还有王叔叔那儿,就连大舅母处也没忘了,同时也不忘提醒他们,这果酱不耐久放,得尽快用了。

        张大舅也好奇的尝了一点,果然香甜可口,齿颊留香,就连素来不爱吃甜食的张大舅也忍不住一口气吃掉了小半瓶。

        要不是张小弟急了,忍不住拉了拉张大舅的衣角,说不定张大舅还会把一整瓶子都给吃完。

        张大舅瞧着贾瑚弄出来的东西,若有所思,“这东西味道不错,若是拿出去卖,也多少能换些银子,倒是给农户添点收益。”

        言下之意,倒是颇有想把做果酱的方法教给庄户,让他们增加点收入了。

        贾瑚摇摇头,反倒有些不赞同,“果酱做法不难,难的是肯不肯用料,不说别的,光是这糖,只怕一般农家人怕是舍不得使了,但这糖一少,防腐就会有问题,东西坏了不说,更麻烦的还是会吃坏肚子,还是自家人尝尝便是。”

        贾瑚可以不客气的说上一句,除了他之外,只怕一般人可舍不得用这么多的糖做这果酱,说句不好听的,要不是他一直站在厨房里盯着何嫂子,以何嫂子的性子,不撒一把糖,又捏几撮糖放回糖罐子里才有鬼。

        连何嫂子这般出身于荣国府的仆妇尚且如此,更别提一般的农妇了。

        防腐做得不好,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拉肚子,严重的时候还会要人命,在这缺乏医药的年代,贾瑚怎么看都觉得后者的机率会大些,银钱虽好,但贾瑚更不愿意惹麻烦。

        他宁可不挣这银子,也不想惹上什么官司,况且这银子也着实挣不到多少。

        果酱虽然好吃,但辽阳府里没多少大户人家,大多数人家都属于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这玩意做出来不见得有多少人家会买。

        再则,这时代的糖可不便宜,这果酱的成本可比现代要高出不少,那怕他后来用的是蜂蜜而非石蜜,这成本也没压低多少,扣除了成本与贩售必须的商铺、雇员,贾瑚算了一下,也着实挣不了多少银子。

        当然,要是他还原了防腐剂,再把糖的价格压下来,直接建个果酱工厂,把果酱卖到京里或着是江南一带,这门生意也是能做得,不过这都得等到他大了些再说了,不然以他一个小小孩子,那怕有着荣国府做后盾,也绝计也保不住。

        张大舅略略一算,也知道这事不好做,也只能罢了,他心下安慰,瑚哥儿这孩子当真是大了,他只想到此果酱能够给农民多挣点银子,倒是没算过银子能挣多少,划不划算等等。

        张大舅叹道“瑚哥儿倒真是长大了。”

        考虑事情倒是比他这个舅父更加周到,不过张大舅话风一转,“这果酱什么的都是小道,平日时还是该以课业为主,舅舅带你们来庄子上可是学习农事,而非来胡吃海喝,你们明日也该去田里,好好跟老农学学才是。”

        以下继续省略一万字。

        贾瑚与张小弟对望一眼,无奈的同时应了声是。

        虽然知道舅舅是好心,但是每次碰到这种情况,贾瑚实在很想问一句,舅舅你嘴巴不酸,口不渴吗

        他耳朵都听的累了。

        正当贾瑚与张小弟如霜打的茄子一般,正准备乖乖回去写字之时,好几个帮着收集野果子的孩子,突然吱吱喳喳的跑进来。

        为首的陈二牛远远的看到贾瑚和张小弟,便连忙开口问道“瑚哥儿、旭哥儿,你们有见到李大鸭吗”

        “李大鸭”贾瑚微微皱眉,问道“他不在村子里吗”

        李大鸭也是庄子里的孩子,家里就只有一个母亲,父亲也是个当兵的,早些年死在战场上,孤儿寡母,生存不易,除了靠着跟张大舅佃的地为生之外,另外也靠着几个父亲早年的战友们接济。

        虽是如此,李家一家子也是穷苦的很,庄子上的几个孩子之中,就以李大鸭的衣衫最为残破。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落到李大鸭身上也是如此,平日里是最认真收集野果子的就是李大鸭。

        小孩子向来没多少耐心,那怕有钱赚,再加上贾瑚奖励用的果酱,一般孩子一天下来能收集一篮子的野果子就不错了,但李大鸭一个人就能收集二篮子,有时运气好还能够收集到三篮子,可见其认真了。

        陈二牛是李家邻居,李大鸭回没回去,他是最清楚不过,他摇摇头道“大鸭说去摘野果子,摘到现在都还没回来,大鸭娘都快急疯了”

        贾瑚眉眼一挑,“还没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