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和重生亲妈在年代文里暴富

乐读文学 > 都市言情 > 和重生亲妈在年代文里暴富

第140页

书籍名:《和重生亲妈在年代文里暴富》    作者:沈宝爷


        中途。

        沈竹和枝枝去看过房子,小伍汇报情况,聂中良找的这支装修队,干活还是很仔细的,枝枝觉得店铺的装修,也可以让他们来做。

        这么忙活着。

        暑假倒是也没空闲。

        对面魏雪云租下来的那家店,也紧赶慢赶的开始装修了,装修自然是自家装的,她老公就是干这个的。

        不过因为这个店铺的事情,两口子没少吵架。

        郭伟方一听这个价格,就指着魏雪云骂开了,“你是蠢么,这么贵的价格,你说租就租了?你有没有算过成本,有没有算过你的利润,你这一年什么都不用干,就在这里给房东挣钱算了!”

        这些魏雪云还真没算过。

        她不懂,只知道进货渠道有,自己是独家的,肯定能挣钱。

        魏雪云委屈的很,“我还不是想为家里挣点钱么。”

        这一年,魏雪云是别想挣钱了,光房租能赚回来都是够呛,她们还要装修,这装修费用也是算到成本里的,而且一租,还得三年起租,这三年合同一签,她们付了半年的钱,也就是四万多,算上一万块的押金,这一下子出去,就要出去五万多。

        这还不算装修的,装修期两个月要的,这两个月赚不到钱,可是按照付出去的钱来说,那就是在亏本,什么都没和房东谈,就直接签了合同。

        郭伟方觉得魏雪云实在是愚蠢。

        他冷笑了一声,指了指四周围,“你看看这边开的都是什么店,全都是吃的店,你这么开一家服装店,你就得从头做起,你手里有资源么,有客户会来买么,附近的人都是来吃饭的,你想要抢人家店的生意都抢不到,都没有一家服装店,你怎么不用脑子想一想。”

        魏雪云没做过生意,哪里懂得这种弯弯道道,当时听枝枝这么说,根本忍不下去,只想着赶紧把店租下来,让她们两个办不成事。

        现在一听郭伟方这么说,这才慌了神,“那……那怎么办?”

        郭伟方无语了。

        附近全都是做吃的,这种服装店夹在中间,要么就是倒闭,要么就是好。

        现在事已至此,也只能开了再说了,总不能亏本吧,他揉了揉太阳穴,头疼道:“好在装修队是咱们自己的,成本上能省一点,我给你装修起来,先看看情况。”

        他道:“我刚接了个工程,这个工程能赚这个数。”

        他伸出手,比了个数。

        二十万。

        不过去掉给工人的钱,还有别的七七八八的,估计能剩下来十来万,他是跟别人合伙的,拿一半,也能有个好几万。

        亏个服装店,郭伟方还亏得起。

        一听这话,魏雪云高兴了起来,“那咱们家不是发财了么!”

        这可是大工程啊。

        之前的工程,也就挣个几万块,还得走人情,之后跟合伙人分,有一部分还是不能动的。

        郭伟方嗯了一声,他抿唇道:“希望不要出什么变故。”

        这个工程,他花了很多人情,想尽办法才吃下来的,郭伟方光给人私底下送礼,就送了不少,对方这才愿意从指缝里留个工程给他们。

        工程顺利的话,这个服装店就完全没什么关系了,要不然,家里现在的钱,基本上都投到这个服装店上去了。

        魏雪云一点都不担心,笑眯眯道:“肯定不会有变故的,工程接到手了,别的事情干起来肯定顺利。”

        她不懂工程方面的事情,都是郭伟方在处理,反正她一点不操心。

        沈竹买了房子的事情,一下就传开了。

        这在礼县是稀罕事,有人问沈竹,“这房子买来干什么,那么多的钱,还不如攒着放银行呢,还能生利息,到时候你们吃利息,不工作都不要紧了。”

        对于这些话,沈竹都是一笑了之。

        八十年代末,商品房开始盛行,等到九十年代的时候,福利房要取消的消息从没停过,沈竹虽然没活到两千年后,但是隐约也知道,以后房子肯定很重要。

        那段时间,房子的价格就开始往上涨了。

        发达地区的房子,卖的价格很贵,但是买的人还是很多,有人说,还是房子好,牢靠,小孩子读书也不用愁。

        当然,沈竹只是想要有个自己的房子,她没了铁饭碗,总得为自己和枝枝筹划一些什么,这个时代,变成什么样谁都不知道,发展太迅速了。

        不过不是所有人都是这个想法。

        孙菊英知道这个事情后,还特意来了一套礼县,就跟沈竹说这个事情。

        “这么贵的房子,你们说买就买了?身上还是要留点钱的,万一有什么事情,这身边有钱,做点事情也方便,我听别人说,钱还是存银行好,现在阖家欢的收益好,但是以后不一定就好了。”

        这年头的人,就觉得存银行,钱是能够稳定上涨的,做什么都不如钱在手里要牢靠。

        这个想法,沈竹也能理解。

        枝枝听到孙菊英的话,想到了她看到的新闻,有个老大爷三十七年前,存了两百块巨款到了银行里,等再去取的时候,连本带息就拿了四百多块钱。

        这个时代变化的太快了。

        钱是一直在贬值的,通货膨胀的厉害,而买房是最牢靠的。

        依照她的经验,无论是存银行,炒股,还是干什么,都不如手里有固定资产强。

        不过这个想法,估计现在跟谁说,谁都觉得枝枝是在乱说,存银行哪里有错,现在三兄妹日子都过得还可以,孙菊英每个月拿儿子女儿们给的生活费,还在那省吃俭用的,一攒下来就往银行里放。

        这种想法已经根深蒂固了。

        讲不通的事情,就不要去说。

        枝枝赶紧转移话题,抱着孙菊英喊,“奶奶,等我到了江城读书,妈妈也去江城生活了,你和爷爷也来江城玩。”

        “好好好,还是我们枝枝最好。”孙菊英一下就忘了要劝女儿的话,抱着枝枝笑得合不拢嘴的。

        自己这个孙女,考试成绩这么好,直接跳级考去了江城,村里人都羡慕她,说她厉害,有这么个孙女,要不是被沈父拦下来的话,孙菊英都想要把钱从银行里拿出来,摆个几桌酒高兴高兴了。

        孙菊英一开始还不乐意,“枝枝考的这么好,我们摆上几桌酒怎么了?”

        “这是咱们自家的事情,我们当然高兴,可要是摆酒的话,总有人心里不舒服的。”沈父是当过干部的,知道人心可畏。

        更何况,沈父觉得,真的要摆酒,就得等枝枝考上了大学,那时候倒是应该摆酒。

        怎么着,也是她们村子里出去的大学生,那才叫做风光呢。

        孙菊英一想,的确是这么一回事,而且沈耀考得不好,不是学习的那块料,哪怕郑小云真心为枝枝高兴,可要是她们做长辈的这么夸张的话,恐怕郑小云心里头还是会不高兴。

        这么一想。

        这酒才没办。

        不过酒没办,孙菊英老感觉不舒服,孙女考的这么好,她做奶奶的,什么都没做,好像不像是回事,她想来想去,决定给银行再开一个户头,以枝枝的名义。

        这事情,她和沈竹商量了一下。

        “你现在一个人抚养枝枝,我知道阖家欢生意好,你是有钱的,但是那是你自己的钱,我做奶奶的,也得拿钱出来。”

        现在沈毅和郑小云在阖家欢的工资高了,每个月能拿到两百块一个人,到了年底,还会有分红,她们两夫妻算起来,一个月就有四百块,沈耀之前还是孙菊英两口子照顾的,所以两人每个月都会给孙菊英一百块,一年算下来,光沈毅给的,就有一千二了。

        沈竹本来是想要多给点的,可是后来一想,这自己作为女儿的多给点,外面的人听起来,到时候说的话难免难听,她没必要在这方面出风头。

        所以她也是给一百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