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卡耐基成功学:做最好的自己

乐读文学 > 哲学心理 > 卡耐基成功学:做最好的自己

第68页

书籍名:《卡耐基成功学:做最好的自己》    作者:戴尔.卡耐基


后来,这位学员以收藏家的态度对所有学员畅谈这个话题。我还听说他去参加各种午餐俱乐部,向人们演讲有关收集火柴书籍的话题,获得了许多人的推崇。

如果期望能迅速而简易地学会当众演讲,这个例子正好可以引出以下的第三条法则。



三、与听众产生共鸣

演讲由演讲者、演讲内容和听众三种因素构成。前两条法则,都是讨论演讲者和演讲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但这还不够,只有当演讲者把自己的演讲与听众产生联系之后,才算真正完成了演讲。

周详的准备、演讲者对自己话题的热衷,这两大要素都很重要,可要演讲真正成功,还要有另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演讲者要使听众觉得他的话题很重要。不仅仅只是演讲者本身要对话题有热情,还要把这种热情传递给听众。历史上的雄辩家们都具有这样的本领。

高明的演讲者,总是热切期盼听众能与他产生一样的感觉,赞同他的观点,去做他认为该做的事,一起分享他的快乐和忧愁。他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会以听众为中心,他明白,自己的演讲是否成功不是由他来决定的,而是由听众的头脑和心灵去决定的。

以上三项原则,是我的成功演讲训练的根本法则。在第二篇里,我们将把这些法则逐条详细解释。





Part  02 演讲、演讲者和听众

★真实的感受、对演讲的热忱以及良好的肢体展示,将会赋予演讲旺盛的生命力,这样的演讲最受听众的喜爱,因为它能深入人心。





如何准备好你的演讲

所谓“准备”,

就是把你拥有的思想、念头、原动力集合在一起。

对你生命中的所有经验进行收集,

然后思考、回忆并选择那些最吸引你注意力的事物,

再加以修饰,将它们整理出体系,成为你思想的精工制造品。

演讲的“准备”,不仅仅只是把一些漂亮词句拼凑在一起,也不是把一些偶然的、没有真正意义的思想集合在一起。周全的准备、正确的方法,是吸引听众关注的必要前提。只要遵循以下方法,你就能掌握如何准备演讲材料的方法,达到吸引听众的目的。

一、具化内容

几年前,有两个学员同时参加了我在纽约的训练班。其中一位是大学任教的哲学博士,温文儒雅;一位是走街串巷的街头摊贩,豪爽粗鲁。令人奇怪的是,在班里的学习过程中,这名流动摊贩的演讲,远比大学教授的更能吸引人。为什么呢?原来,大学教授的演讲词汇很漂亮、条理也清楚,但却缺乏演讲的一个重要元素——具体化,他的演讲内容空洞而不明确。反而那位流动摊贩,内容明确,具体而且实在,能很快抓住问题的核心,再加上男子汉的气质和新奇的语句,令他的演讲十分吸引人。

这个例子说明了一个道理,只要说话具体而且明确的人,不管他受的是何等的正式教育,同样具备吸引别人兴趣的能力。在演讲中,这个原则很重要,我举一些例子,使你对此记忆更深刻一些。例如,说到马丁·路德小时候的故事,可以说他“又倔强又顽皮”,但如果换一种方式来说,马丁·路德承认,他的老师经常打他手心,有时候“一个上午要打上十五次之多”,这样不是更有趣、更吸引人吗?这样说比起“又倔强又顽皮”岂不是要具体许多?

过去的人物传记,常使用一些不明确的概括性语句,而现代作家则要求举出明确的事例,语意自然清晰、明白。比如,过去的人物传记作者写约翰·杜伊有“穷苦但诚实的父母”,而新的传记作者则会写约翰·杜伊的父亲穷得买不起鞋套,下雪天要用麻布袋把鞋子包起来,保持他两脚的干燥与暖和。两种说法同样是写贫穷,但后一种比前一种要生动有趣多了。

具化内容的方法对于现代演讲家有着同样的功效。

二、限制演讲题材的范围

确定好演讲的题目,下一步就是限定题目所包含的范围,不要去谈论一个无所不包的话题,那是徒劳而没有意义的。

有一个青年人本只想上台讲两分钟,可他弄了一个很大的题目《公元前五百年的雅典至朝鲜战争》。在两分钟里,他才讲到雅典的建筑就必须下台了,这简直就像在说梦话。想在一场演讲中包含这么多的内容,最终他只有失败。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有许多演讲因为范围不确定,涵盖太多的内容和论点,从而无法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的注意力不可能一直集中在一连串单调的事实上。假如你的演讲听起来像是一部世界年鉴,你就根本无法持久地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选个简单的题目,例如《黄石公园之旅》,那么多数演讲者都想对园中每个景色都说上一些,而听众最后能够记住的,只是些模糊的瀑布、山岭和喷泉。如果演讲者把内容限定在公园的某一方面,例如野生动物或是热泉,这场演讲就会变得令人难以忘怀!而演讲者就可以有时间描绘细节,使得一个生动的黄石公园展现于听众的眼前。

这是个适用于任何题目的道理,无论你讲的是什么,在演讲开始之前,就先加以限制和选择,把题目缩小至某一范围内,以便适合自己演讲的时间。要知道,在不超过五分钟的演讲里,只能期望说明一两点而已。若是有三十分钟,想要说包含四个或以上的话题,我敢说,你不会成功。

三、深入思考演讲内容

浮光掠影的、表面化的演讲比深入事实、发掘内涵的演讲要容易多了,不过听众对前者的演讲不会有太多的印象。在确定题目范围之后,你要问自己:“为什么我要相信这些?在现实生活中,我有没有看到或经历过并可以证实它没有错误?”“我想要证明的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发生的?”这样的问题,可以加深自己对演讲题目的了解,让准备更充分一些,最终可以用权威的口吻来讲述这个题目。

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深入思考演讲题材。植物学界的怪杰路德·伯班克为了寻找一两种最高级的品种,竟培养了一百万种植物品种。演讲也是这样,当你围绕主题汇集了一百种思想时,舍去其中的九十九种。

1956年,畅销书《内在》的作者约翰·甘德着手写有关精神病院的文章。他去各地的医院,分别和院长、护理者、病患者谈话。我的一位朋友给他的研究提供了一点协助。后来朋友告诉我,他们日复一日地走了数不清的路,从这栋建筑到另外一栋建筑。甘德记满了许多笔记本,他的办公室则堆满了资料。最后,朋友对我说:“他写出了四篇短文,简单而有趣味,是极好的演讲题材。写出的文章可能只有那么几十页,而他的资料却足足用了九千多页。”



演讲也是这样,总要周密准备,以应付变化。在及早选好题目之后,你就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此时你的潜意识能对你发挥很大的作用。利用每天的闲暇时间,你对自己的题材进行深入思考,把要传达至听众的理念加以推敲,使其更加精炼。

你也许有这样的体会,在每次演讲前,总想把自己的演讲内容写下来。但一定不要这样写下来,因为一旦写下来,它就会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你自己有可能会觉得满意。不过这样一来,更有价值的思考就会停止,你甚至会掉进试着去背诵它的陷阱里。对于背诵演讲稿,马克·吐温曾说道:“笔写的东西不是为演讲作的,因为是文学的形式,生硬而没有灵活性,无法再通过嘴进行愉悦而有效的传达。”

四、以实例来增加趣味性

鲁道夫·弗烈区的《流畅的写作艺术》中,有一章的第一句话是:“只有故事才真正流畅可读。”他以《时代杂志》《读者文摘》为例,“在这两份雄居畅销榜前两位的杂志中,每一篇文章都写满了奇闻趣事。”在演讲中,想要驾驭听众的注意力,演讲内容与这两本杂志甄选文章的标准是一样的。

著名的诺曼·文森·皮尔牧师的讲道,曾被无数人所喜爱。他曾对《演讲季刊》的采访人说;“我知道的最好的方法,是使用真实的例子。它可以使一个观点清楚而有趣,更有说服力。通常我总是用好几个例子来证明一个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