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心理学的诡计

乐读文学 > 古典文学 > 心理学的诡计

第17页

书籍名:《心理学的诡计》    作者:万宇峰

  通常,人们会对说脏话的男人更为宽容,认为他们不拘小节,甚至有男子汉气概。而且也认为男人说脏话的频率要比女性高。而美国语言学家托马斯’穆雷在记录下4000名,男女-学生的谈话后发现,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他们说脏话的时间比例一样多。实际上,我们心日中的关于女性不说脏话的观念,只是来自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穿梭于办仑室的女白领形象。而在边远的山村或农村,很多妇女甚至可以站到马路上相互对骂,其运用脏话的娴熟程度足以让男人们瞠目结舌,甘拜下风。当然这是不文明的表现,但是从另一个侧面则体现出,骂脏话确实是人们的一种本能的发泄,可以起到宣泄情绪的作用。
  脏话不仅可以满足我们宣泄情绪,还可以代替我们的拳头。有时,我们真想结结实实地把某些人揍上一顿。但事实上,你很少碰过他们,最多也只是骂几句,而且多数还是在背后骂的。这时,这些脏话就代替了你的拳头。因为脏话本身就有许多龌龊、暴力的意思。
  打人,是为了让他痛苦,那么将脏话作为暴力、肮脏的信息、传递给他,不是同样达到伤害他,让他痛苦的目的了吗?于是,通过咒骂的发泄,揍人的愿望消失了。在这个层面上,说脏话也能消弭争斗,否则人们早就鼻青脸肿了。
  另J'1、,在某些特殊的场合,说脏话能帮助我们更快地融入团体。刚做武将的人,即使不会喝酒也要学着大碗喝酒,即使是书生也要试着大声骂人。同样,如果你参加朋友的派对时,在场的每个人都在爆粗H,一旦你也爆出粗!C1,就能立刻表明你是“我们的人”,你们之间的谈话是“我们的谈话”。于是,朋友之间的心理鸿沟瞬间被拉平,轻松愉快的氛围即刻形成。
  脱口而出的脏话,可以让我们表达愤怒、宣泄情绪、抵抗伤害,同时也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显示自己的存在和力量。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益处,才使得这种另类的语言伴随人类走过漫长的历史。
  以众敌寡,逐渐同化
  美国人詹姆斯·瑟伯曾写过这么一段文字:
  突然,一个人跑了起来。也许是他猛然想起了与情人的约会,现在已经过时很久了。不管他想些什么吧,反正他在大街上跑了起来,向东跑去。另一个人也跑了起来,这可能是个兴致勃勃的报童。第三个人,一个有急事的胖胖的绅士,也小跑起来……十分钟之内,这条大街上所有的人都跑了起来。嘈杂的声音逐渐清晰了,可以听清“大堤”这个词。“决堤了!”这充满恐怖的声音,可能是电车上一位老妇人喊的,或许是一个交警说的,也可能是一个男孩子说的。没有人知道是谁说的,也没有人知道真正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两千多人都突然奔逃起来。“向东!”人群喊叫了起来。东边远离大河,东边安全。“向东去!向东去!”人们都喊着……
  上文所描述的共实是人们的“从众心理”。在只常生活中,人们的很多行为也都受从众心理的影响。例如,大街上有两个人吵架,本没有什么大事,1日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导致交通堵塞。在超市的特价商品区,一大群家庭主妇争先恐后地抢购一些她们未必需要而价格也未必实惠的商品……
  这些就是“从众行为”,通俗地说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
  为什么会了。生从众行为呢?这是因为,群体成员如果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不一致,或与群体中人多数人有分歧时,就会感到有压力,这种压力促使他趋向十与群体保持-致。也只有与众人保持一致,才会有“没有错”的安全感,即使错了,也会因为“大家都这样”而感到安慰。
  存生活中,如果我们可以恰到好处地应用从众心理,其实它町以成为一种十分有利的武器,帮助我们起到同化对方的作用,让对方在寡1i敌众的劣势下,不得不妥协,而加入到群体之中来。
  从众心理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已被商家意识到,并灵活应用到了各种销售战略上。例如,一家卖烤鸭的连锁店,在分店开张时,就会雇用一大群人,围在店门口,制造人气,吸引顾客。再如,向年轻人推销MP4时,就先雇一些学生,让他们随时随地携带着,并装出一副自得其乐、陶醉万分的样子。这种故意烘托出的氛围对其他学生,也就是潜在消费者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诱惑:这么多人都有,而且这么享受,自己也要去买个MP4。
  利用从众心理可以帮助我们集聚众人、增加人气,也可在绝大多数人的意见一致时,对个别人起协调作用,使之与集体保持一致,可概括为:以众敌寡,逐渐同化。例如,与其用说教的方法强迫孩子读书,不如让他和喜欢读书的孩子在一起。虽然刚开始时,他会觉得别扭,不火合群,但久而久之就会被同化,变得喜欢读书。再如,如果想让那些不喜欢发言的职工在会议中开口说话,就可以让·些“引导人”先发言,从众心理会使那些小爱发言的人也不由得采取了“同调行动”,踊跃发言。
  总之,在现实生活中,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会对人们形成很大影响,给少数派的人造成很大的压力,使其心理立场发生动摇,最终放弃自己的主张而被别人同化。有时,我们为了获得这样的效果,则需要制造一种以众敌寡的压倒式局面和氛围,使对方就范。
  2利用时间的紧迫感扭转局面
  美国的谈判专家柯英,在担任美国某企业的顾问期间,曾被派往日本和某企业进行谈判。
  他刚到日本羽田机场,发现代表El本企业与柯英谈判的两名职员已恭候在出口了。他们接过柯英的行李,引导柯英乘上已等候多时的豪华轿车。送至订好的酒店。日本方面的招待令柯英很高兴,在车上闲聊时,一个日本招待问柯英:“您要回去时,我们也会替您准备好到机场的车子,但不知您预订的是哪天的班机?”柯英受到如此礼遇,非常感动,就把回程机票掏出来给日本人看。
  此后的前十天里,日本方面绝口不提重要的谈判内容,只是招待柯荚参观名胜古迹。到了第十二天,即柯英要返程的前两天,才开始谈判,但因为当天柯英想去打高尔夫球,又取消了谈判。第二天,日本企业方面又要替柯英举行欢送会,再次取消谈判。直到最后一天,谈判正式开始,而刚谈到重要问题时,送柯英去机场的车子到了。于是,双方在去机场的车内完成了谈判。
  毫无疑问,日本方面赢了,柯英所取得的谈判结果是不利于美国方面的。
  事实上,柯英把回程机票展示给日本人看时,谈判的胜负已定。因为日本方面把自己要与人谈判的最后时限当作机密,而想办法探知对方预订的最后时限。精明的日本人利用最后时限,事前探得对方的行程表,掌握了最件的谈判时机。
  而我们知道,在交涉或会谈的时候,越是重要的案子,越是放在即将结束的时间里,时间越仓促,可考虑的时间越少,对方越被动,也就容易妥协,最终的结果也就有利于我方。这种谈判技巧所适用的情况是:知道自己用于谈判的时间,也探知对方的谈判时间,想办法缩短对方的有效谈判时间,造成对方的被动,可总结为“知己知彼法”。
  利用紧迫的心理影响,存时间即将结束前扭转局而,除了“知己知彼法”,还有一种“混水摸鱼法”。所谓“混水摸鱼法”就是,住众多人讨论很多问题,疲惫小堪且无头绪时,自己土动对其进行归纳,引导大家在放松警惕时接受自己的意见,从If1i达到自己的目的。
  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会议漫|乏、拖拉,讨论几个小时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结论。与会者都变得不耐烦起来,开始抱怨,发牢骚。此时,有一个与会者突然站起来说:“各位的意见非常多,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其他所有的与会者都很感激他,因为他把冗民的会议给简明扼要地总结了出来,否则,这个烦人的会议还不知道要开到什么时候呢!